-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项羽本纪》(节选)
司马迁
课件制作阙建华
1/19
一、司马迁旧居:“迁生龙门”
司马迁出生于
陕西韩城(夏阳)
十岁,随父至
京师长安
2/19
二、读万卷书:司马迁知识结构
史学:司马迁家族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传历史家和天文家,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太史令,祖传史官,家学渊源。——史学家
文学:从孔子后代孔安国学《尚书》(古文派)(文学家)——文学家
经学:从董仲舒学《春秋》,向老博士伏生学《尚书》(今文派)。——思想家
科学:从天官唐都学天文历法,主持编订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
军事:先祖司马错是战国时期秦惠王时伐巴蜀名将,司马昌是秦始皇铁官。
3/19
三、行万里路:笔下有奇气
大约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回长安后,司马迁做了汉武帝近侍郎中,随汉武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使巴蜀,他到得最南边是昆明。
每到一地,司马迁都有意识地考查当地风土人情,探访当地主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材料,为写作搜集资料。
4/19
四、命运转折点:李陵之祸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进攻匈奴,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回。李广之孙李陵时任骑都尉,帅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率三万骑兵把李陵步兵团团围困,然仍无力击败他。在单于准备退军时,李陵手下一名士兵叛变,告诉单于李陵后无援兵,且教单于部下制作连发弩弓。最终李陵寡不敌众,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俘。
大臣都训斥李陵贪生怕死。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说:“李陵带步兵不满五千,深入敌人腹地,打击几万敌人。虽败,可是杀了这么多敌人,也可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愿马上去死,准有他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之兄),勃然大怒,把司马迁下狱,交廷尉审问。
很快,有传闻说李陵带匈奴兵进攻汉朝。汉武帝信认为真,便处死李陵母亲、妻子和儿子。第二年又杀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
司马迁在狱中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19
五、司马迁自述写作思想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他在《太史公自序》说:“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史记·货殖列传》序)把耕种、开采、加工、交换,以及交换中贵贱改变等人们分工及相互关系,视为符合于“道”自然现象。
“事变多故而亦反是。是以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又说:“无异故云,事势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焉。”(《史记·平准书》)
“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史记·太史公自序》)
6/19
司马迁和《史记》
《史记》
7/19
六、《史记》五大致例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历史。
全书包含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相当于王朝史)、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相当于区域史)、七十列传(记主要人物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终一篇为《太史公自序》,是作者学术自传)、十表(大事年表)、八书(后改为“志”,记载各种典章制度历史,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既是史学名著,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开创性著作。它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精华。
8/19
所谓“前四史”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官方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史记》与以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9/19
《史记》三家注
(刘宋)裴骃《史记集解》(裴松之之子)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唐)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