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
B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911—2013
大豆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RulesforInvestigationandForecastTechnologyofSoybeanPhytophthora
Blight(PhytophthorasojaeKaufmannGerdemann)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911—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
研究所和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智谋、吴倩、张莉、戚仁德、陈方新、吴向辉、凌俊杰、郭敏、潘月敏。
I
DB34/T1911—2013
大豆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大豆疫病发病程度记载项目和分级指标,病情的系统调查、大田普查、测报的
一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区域范围内实施大豆疫病的测报调查。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2.2
2.3
2.4
2.5
中心病株centraldiseasedplant(s)
一个生长季节中,田间初次出现的零星发病植株为中心病株。
始见期dateofdiseasebeginning
b)1级:茎基部和主根上有病斑,病斑面积占茎部和主根总面积的1/4以下;
c)2级:茎部和主根上病斑面积占茎部和主根总面积的1/4~1/2左右;
d)3级:病斑占茎部和主根面积的1/2以上;
1
DB34/T1911—2013
f)5级:地上部萎蔫或枯死。
2.6
病情指数diseaseindex
病情指数是全面考虑发病率和严重度、用以表示病害发生平均水平的综合指标。
通过公式(1)进行计算:
?(Si?Pi)
I?
?100.................................(1)
N?T
式中:
I——为病情指数,
Di——为各严重度级值,
Pi——为各级病株数,
N——为调查总株数,
T——为严重度最高级别的数值,即5。
3发生程度分级
大豆疫病发生程度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
发生(4级),大发生(5级)。
发生程度(级)
病株率(D,%)
1
2
3
4
5
0<D≤5
5<D≤15
15<D≤30
30<D≤40
D>40
4系统调查
根据当地春大豆、夏大豆栽培品种种植情况,选择地势低洼、种植密度高、连作的感病品种田2~
3块,每田块面积不小于2×667m
2
,作为大豆疫病的大田病情系统调查田。
4.2调查时间
大豆齐苗后,或根据常年发生情况推测的中心病株出现日前3~5天开始调查,以后每5天调查
4.3调查方法
2
DB34/T1911—2013
采用按行踏查的方法查找中心病株,踏查面积不少于2×667m
2
;若气候条件适宜,但未见中心病株,
应扩大调查面积。发现中心病株后即转入病情动态调查。
病情动态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方法,每块田定10点,其中至少1点有发病病株,隔行调查,
每点10株,调查发病株数和严重度级别,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记入大豆疫病大田系统调查表
(见附录A表A.1)。
5大田普查
5.1普查田的设定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田块类型选择调查田,每种类型田调查数量不少于5块,调查总
田块应在15块以上。
5.2普查时间
大田普查一般在中心病株出现后开始,每10天一次。
5.3
普查方法
未见中心病株田块按行踏查,已见中心病株田块则采用平行跳跃式调查。田块面积不足667m则全
2
田实查,田块面积在667m以上,则10点取样(取样方法同大田系统调查),每点查10株,调查病
2
株数,计算各田块病株数、病田率和平均病株率。将普查结果按发生程度的分级汇总后填入大豆疫病大
田普查统计表(见附录A表A.2)。
6
大豆生育期间,利用田间设置的气候观测设备,以小时为间隔记载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资料,
7
7.1发生期预报
根据系统测报调查数据,结合天气、品种及大豆疫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见附录C)等综合分析,
预测发病始期(中心病株出现时间)。由于各地气候指标与当地气候特点及病情关系密切,在中心病株出
现后,条件适宜,大约经过10~14天,就会扩展蔓延到全田。因此,发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4_T1980-2013_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 DB34_T1994-2013_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间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迁移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_安徽省.docx
- DB34_T1994-2021_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间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迁移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_安徽省.docx
- DB34_T1995-2013_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间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_安徽省.docx
- DB34_T2088-2019_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范_安徽省.docx
- DB34_T2090-2014_地面缆车维护保养规范_安徽省.docx
- DB34_T2093-2014_蝴蝶兰组培苗快繁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 DB34_T2094-2014_盆栽菊花生产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 DB34_T2095-2014_一串红盆花生产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 DB34_T2096-2014_盆栽万寿菊生产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 DB34_T2001-2013_碳酸钙中铅、镉、铬、砷、汞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_安徽省.docx
- DB34_T2003-2013_白酒基酒中乳酸的测定方法_安徽省.docx
- DB34_T2004-2013_黄浆水中乳酸的测定方法_安徽省.docx
- DB34_T2005-2013_黄浆水中风味物质的分析方法_安徽省.docx
- DB34_T2008-2013_灵芝栽培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 DB34_T2009-2013_灵芝子实体和灵芝孢子粉采收加工技术规范_安徽省.docx
- DB34_T2010-2013_大棚油桃促成栽培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 DB34_T2012-2019_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 DB34_T2014-2019_设施草莓高架栽培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 DB34_T2020-2013_油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