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佛教简史9、10.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襄阳佛教简史

(撰写提纲9、10)

九、鼎盛发展说《襄阳佛教简史》(南北朝至唐)

襄阳古代佛教鼎盛发展期(南北朝至唐)概述

?一、南北朝时期:南北枢纽与佛教传承?

?南北政权扶持?

?南朝宋齐梁陈?:襄阳作为南朝北疆军事重镇,佛教受皇室支持。梁武帝时期(502-549年),襄阳寺院获官方赐田,如?檀溪寺?扩建为“千僧院”,成为南朝《涅槃经》研习中心(《梁书·武帝纪》)。

?北朝魏周?:北魏孝文帝南征时(493年),遣使至襄阳迎请佛经,推动北方毗昙学与襄阳般若学的交流(《魏书·释老志》)。北周灭佛(574年)期间,襄阳因地处南北缓冲带,部分僧侣南逃避祸,寺院得以保全。

?高僧弘法网络?

?慧远支脉?:道安弟子慧远虽驻锡庐山,但其弟子?慧持?返襄阳弘法,开创“襄阳净土系”,推动弥陀信仰与般若思想融合。

?法聪与《十诵律》?:萧齐时,律师法聪驻锡?白马寺?,依《十诵律》制定南方僧团戒仪,被后世称为“襄阳律宗初祖”(《续高僧传》)。

?二、隋唐时期:宗派勃兴与寺院经济?

?皇家崇佛与寺院扩建?

?隋文帝敕建?:开皇三年(583年),敕修襄阳?广德寺?,赐金铸毗卢遮那佛像,列为“皇家八大功德林”之一。

?唐代鼎盛?:武则天时期(684-705年),襄阳?鹿门寺?获赐《华严经》八十卷,成为华严宗南方讲席中心。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前曾至襄阳?檀溪寺?研习梵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禅宗发展与地理节点?

?神秀北宗南传?:禅宗五祖弘忍弟子?神秀?曾游化襄阳,于岘山?羊祜祠?讲“观心论”,吸引士庶数千,奠定北宗在南方的传播基础。

?马祖道一影响?:中唐时期,马祖道一弟子?怀晖禅师?驻锡襄阳?谷隐寺?,推动“洪州禅”与襄阳本地天台思想的融合。

?寺院经济繁荣?

?汉江航运支撑?:依托汉江漕运,襄阳寺院广设“无尽藏院”,经营米帛借贷,如?白马寺?拥有渡船百艘,垄断汉江中游盐铁贸易(《全唐文·寺产碑记》)。

?士族供养?:唐代襄阳韦、杜等大族捐建?龙泉寺?、?延庆寺?,形成“寺领庄园”模式,寺院田产占襄阳耕地三成(《襄阳耆旧记》)。

?三、文化融合与艺术遗存?

?佛学思想交汇?

?天台与禅宗对话?:隋代智者大师弟子?灌顶?曾至襄阳宣讲《法华玄义》,促成天台止观法与襄阳般若学的互渗。

?三阶教南传?:唐初三阶教信徒在襄阳岘山凿刻《佛说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摩崖,为现存最早的三阶教石刻之一。

?佛教艺术鼎盛?

?造像风格?:襄阳南北朝造像兼具“秀骨清像”(南朝)与“浑厚雄健”(北朝)特征,如?檀溪寺遗址?出土的北魏永安三年(530年)释迦五尊像。

?壁画与文学?:唐代?鹿门寺?壁画“维摩变相”被誉为“江汉第一”,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常题咏寺院,如《夜归鹿门歌》载“山寺钟鸣昼已昏”。

?四、衰落与遗产?

?会昌法难冲击?

唐武宗灭佛(845年),襄阳拆毁寺院47所,还俗僧尼三千余人,但?广德寺?、?鹿门寺?因皇家背景得以保留(《唐会要·卷四十七》)。

十、?宋元转型说《襄阳佛教简史》

?宋元转型?

北宋时,襄阳佛教转向禅林化,?谷隐寺?成为临济宗黄龙派祖庭。元代?广德寺?多宝佛塔融汉地阁楼与藏传佛塔风格,见证佛教多元融合。

?结语?

从南北朝至唐,襄阳凭借南北枢纽地位与汉江经济动脉,发展为佛教思想传播、宗派融合与艺术创造的重镇。其寺院集群、译经传统及禅教并弘的特质,不仅塑造了汉江流域的信仰版图,更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区域性典范,影响力绵延至宋元明清。

寺院群落扩展

铁佛寺沿革:

?东晋露天铁佛→唐代怀赏建寺;

?防洪传说与民间信仰融合;

鹿门寺发展:

?唐代禅宗重要道场

?庞蕴居士参禅公案

承恩寺沿革:

?隋代始建→明代襄王扩建

?现存建筑群布局分析

佛教艺术成就

铁佛寺唐代铸佛工艺考(结合现存铁佛残件分析);

多宝佛塔建筑特征:八方四门构造与密檐式塔群组合。

第三章宋元明清的传承与转型

襄阳佛教宋元明清时期的传承与转型

?一、宋代:禅林化与寺院经济转型?

?禅宗主导与寺院集群?

北宋时期,襄阳佛教转向禅宗发展,?谷隐寺?成为临济宗黄龙派核心道场,吸引南方禅僧参学?5。

?鹿门寺?在政和年间(1111-1117年)达鼎盛,佛殿、僧寮等建筑增至500余间,成为汉江流域禅修中心?8。

?经济模式革新?

依托汉江航运,寺院发展“农禅并重”模式,如?广德寺?经营渡船、盐铁贸易,形成寺院经济网络?5。

禅宗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推动僧侣参与农耕与手工业,减少对士族供养的依赖?7。

?二、元代:政治冲击与文化融合?

?战乱与寺院损毁?

元初兵乱中,?乾明寺?等寺院遭焚毁,僧众流散,襄阳佛教规模缩减至唐代三成?25。

?广德寺?因元代皇室崇信藏传佛教,扩建多宝佛塔,融合汉地阁楼与藏式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