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2《红烛》课件(共31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VIP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2《红烛》课件(共31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烛作者闻一多

歌曲《七子之歌》

这首歌表达了一个远方的游子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突出了一种溢于言表的爱国情怀,和我们刚刚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在形式上有何不同?《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属于古典诗词的形式,本诗是一首新体诗。

介绍新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诗歌的语言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的发展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诗

积累文学常识品味语言把握内容理解爱国奉献精神了解闻一多的生平经历及新月派的概念抓住关键语句,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对祖国的一颗赤诚之心和坚定信念

目录文学常识初步感知深入探究拓展延伸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1925年,27岁的闻一多将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这七处“失地”比作离开母亲怀抱的七个小孩子,用小孩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作者简介

代表作品DAIBIAOZUOPIN主要诗集有《红烛》《死水》《七子之歌》等。闻一多的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共4册8集,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神话与诗》等。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但仍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孤寂的异国生活和强烈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便写作了大量爱国诗篇。写作背景XIEZUOBEIJING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在郭沫若、成仿吾介绍下,由泰东书局出版。

第二部分PARTTWO朗读课文;解题入文;梳理结构

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红烛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体裁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红烛的描写和歌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特点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咏物诗

1.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歌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1.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宗旨的求索过程和结果。

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2.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

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先后三次发问,这三问形成抒情的三个层次,使感情的抒发层层推进。有的问而不答,有的一问两答,有的一问一答,在问问答答中,酣畅淋漓地抒情言志。2.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

四扬三抑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扬3.诗人在问问答答中,情感经历哪些变化?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焚——抑第3节: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扬第4节: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抑第5-7节:欣喜于红烛的伟绩——扬第8节:掂量“灰心”与“创造”的份量——抑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扬诗人通过问问答答,向读者完全敞开了心扉,把一颗心交给了读者,让我们在他那热情磅礴,精神焕发的诗句中,为他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为他那种献身祖国一切在所不惜的精神而怦然心动。

第三部分PARTTHREE回答问题;深入思考;总结主旨

吟寻找准确表达作品情感和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在诗歌鉴赏中十分重要。参照下面的示例,细细揣摩《红烛》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尝试以适当的语气和节奏朗读全诗。咏诵读

··············诵读示例红烛啊!(语调深沉、饱满、上扬)不误,不误!(两个相同的句式读出区别,后一个要更强调)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注意断在“要”字后面,“烧”与“光”为重音)这正是/自然的方法。(“正是”后断开,重音强调)既制了,便烧着!(坚定而有力,“烧”字重音)烧吧!烧吧!(渐高,第二个“烧”字加强重读)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句式接续紧凑,“血”字拉长音)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语气坚定而有力,读出决绝果敢的语气)

活动方式①老师先范读上面的诵读示例,然后学生互读,感受语气语调和朗读节奏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