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备考时文古代诗歌阅读高频考点押题练.docxVIP

2025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备考时文古代诗歌阅读高频考点押题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文古代诗歌阅读高频考点押题练

2025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备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潼关

温庭筠

地形盘曲带河①流,景气澄明是胜游。

十里晓鸡②关树暗,一行寒雁陇③云愁。

片时④无事溪泉好,尽日凝眸岳⑤色秋。

麈尾角中⑥应旷望,更嗟芳霭⑦隔秦楼⑧。

【注】①河:黄河。②晓鸡:拂晓的鸡鸣声。《战国策》云:“鸡鸣而出客。”③陇:此处指潼关附近的山。④片时:片刻,一会儿。⑤岳:西岳华山,在潼关西南。⑥麈尾角巾:都是古代隐士常用的器饰。⑦霭:云气。⑧秦楼:此处喻指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过潼关”,描绘潼关一带蜿蜒逶迤的地形和澄澈明洁的景色。

B.颔联对潼关清晨景色进一步描绘,运用视听结合,展现一个赶路之人的心绪。

C.颈联通过“片时”与“尽日”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繁忙生活的厌倦。

D.尾联“芳霭隔秦楼”有所喻指,与“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手法类似。

2.整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起伏变化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明诗,完成小题。

夜坐念边事于谦

萧然一室如僧舍,秉烛焚香坐夜阑。

却笑酒酣毡帐暖,谁怜漏永铁衣寒。

安知天下无三杰【注】,但愿军中有一韩。

世事关心成感慨,旋移书卷就灯看。

【注】三杰,指“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夜深人静时刻,诗人仍在萧条冷清的居室里点烛焚香枯坐,其孤独清寂之感溢于言表。

B.颈联用典故和反问,表明当今天下拥有“三杰”般的人才,军中不缺韩信这样领兵作战的统帅。

C.尾联诗人因夜念边事而生无限感慨,试图从书中寻找救国之道,心系家国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D.本诗熔记叙、描写和抒情于一炉,语言质朴,情感深沉,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

4.本诗颔联与《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两者的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暮郊居书怀

白居易

郊居人事少,昼卧对林峦。

穷巷厌多雨,贫家愁早寒。

葛衣[注]秋未换,书卷病仍看。

若问生涯计,前溪一钓竿。

[注]葛衣: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人事少”点明远离尘嚣的静谧环境,又自然引出白昼高卧与山林相对的生活常态。

B.颔联通过简练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贫寒之人在恶劣环境中的困苦处境,感人至深。

C.“葛衣”句和“贫家”照应,表现物质生活清苦;而“书卷”句则彰显诗人的精神追求。

D.诗歌体现了白居易“言浅意深”的诗风,不事雕琢,主要通过拟人、白描等手法表情达意。

6.本诗的尾联与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都写到了“垂钓”。两处“垂钓”各有何意蕴?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游览①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②,春入武陵溪③。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⑤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黄庭坚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此词大约写于作者被贬谪时期。②瑶草:仙草。③武陵溪:化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④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⑤长啸:长叹。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描写了桃花艳溪边、黄鹂悦枝头、美酒伴琴音的美景,通篇表达出词人春日出游之乐。

B.开篇采用了比兴的手法,热情赞美了瑶草像碧玉一样可爱,将读者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

C.下片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情感的方式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相同,这种手法在诗词中较为常见。

D.词中多处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意蕴丰厚,读之颇有一些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8.李白在《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描写自己与朋友欢聚后,“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黄词的结尾两句就是化用这两句而来。相较于李诗,黄词的结句新在何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玉楼春·桃花湾①马迹

蒋捷

秦人②占得桃源地,说道花深堪避世。桃花湾内岂无花?吕政③马来拦不住。

明朝与子穿花去,去看霜蹄剜石处④。茫茫秦事是耶非?万一问花花解语。

【注】①桃花湾:非指今湖南常德之桃花源,当指今江苏苏州境内之水湾。或谓在桃花坞一带。②秦人:秦始皇时代之避世者。③吕政:秦始皇。秦始皇姓嬴,名政。因传言其为吕不韦之子,故后世嘲称其为“吕政”。④剜石处:马蹄踏石留下之印迹。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由秦人避世的桃花源写到现实里的桃花湾,委婉地暗示了社会的动荡。

B.词人打算携友人去桃花湾看马蹄留下的印迹,字里行间显露出一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