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教育.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讲人:日期:地震安全教育

CATALOGUE目录01地震基础知识02地震应急避险技能03地震疏散演练04地震安全设施与装备05地震后的应对措施06地震安全教育案例

01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的定义与成因地震定义地震是地球内部某处发生的急剧破裂所产生的震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成因分类地震波的传播地震主要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等类型,其中构造地震最为常见,占全球地震的90%以上。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但破坏力较小;横波传播速度较慢,但破坏力较大。123

地震的震级与烈度震级定义震级是地震大小的度量,通常用里氏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地震能量增加约30倍。030201烈度定义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次地震造成的各地的烈度不同。震级与烈度关系震级越大,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也就越大,但震级与烈度并不成正比。

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的预警与监测地震预警通过地震监测台站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分析地震参数,为地震预报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地震监测建设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包括地震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应急响应等环节,提高社会对地震的应对能力。预警系统建设

02地震应急避险技能

室内避险方法迅速找到稳固的避难所在感觉到地震时,要迅速找到稳固的桌子、床下、内墙角等避难所,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离玻璃、镜子等易碎品避免靠近窗户、玻璃、镜子等易碎物品,以防因物品破碎而受伤。保护头部和颈部用手护住头部和颈部,或者将身边的物品如枕头、书包等顶在头上,以减少头部受伤的风险。保持镇静,不要乱跑地震时切勿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尽量待在原地不动,等待地震过去。

在室外时,应迅速远离建筑物、树木、街灯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到空旷的地方避难。避难时要留意周围是否有危险物,如倒塌的电线杆、广告牌等,尽量避开。在室外也要注意保护头部,可以用书包、双手等护住头部。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保持冷静,不要随意拥挤或乱跑,以免发生踩踏事故。室外避险方法远离建筑物注意躲避危险物保护头部避免拥挤和混乱

在公共场所在交通工具上在学校在电梯内如在商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遇到地震,应就近选择结实的柜台、柱子等避难,避免拥挤和乱跑。如在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上遇到地震,应抓牢扶手,稳定身体,等待地震过去后再下车。如在学校遇到地震,应立即躲到课桌下或墙角处,用书包等物品保护头部,听从老师指挥有序撤离。如在电梯内遇到地震,应立即按下所有楼层的按钮,尽量靠近电梯壁站立,等待电梯停止后再离开。如果电梯门打开,应迅速离开电梯,避免被困。特殊场所避险方法

03地震疏散演练

演练前的准备工作制定演练计划包括演练目标、流程、参与人员、疏散路线和安全集合点等内容。宣传教育提前向参与者普及地震知识,讲解避震方法、疏散技巧和演练的重要性。安排人员明确疏散指挥人员、楼层负责人和志愿者等职责分工,确保演练有序进行。准备物资提前准备好手电筒、哨子、急救包等应急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听从指挥在演练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指挥人员的命令,按照规定路线和顺序进行疏散。迅速有序保持冷静,迅速有序地进行疏散,避免互相拥挤和踩踏。保护头部在疏散过程中,要用书包、枕头等物品护住头部,以防掉落物砸伤。避开危险区域注意避开墙角、窗户、电梯等危险区域,尽量靠近墙角或墙边躲避。演练中的注意事项

总结经验针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修订计划根据演练情况和总结的经验,对演练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和应对地震的能力。宣传教育将演练经验和教训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评估效果通过演练,评估疏散效果和时间,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演练后的总结与改进

04地震安全设施与装备

场所选择选择稳固的建筑物附近,远离高大建筑物、易燃易爆危险物、核生化设施等危险源。场所管理制定避难场所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确保避难场所的安全和有效。避难指引在紧急情况下,指引灾民迅速、有序地前往避难场所,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安置。场所设施配备应急避难标识、应急通道、应急物资储备室、消防设施、救生设备、临时厕所等基础设施。应急避难场储备种类根据地震可能产生的灾害和需求,储备应急食品、饮用水、医疗用品、救生器材、通讯工具、照明设备、帐篷、毛毯等物资。储备管理建立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更换和补充应急物资,确保物资的完好和可用性。储备数量根据避难人数和持续时间,合理确定各类应急物资的数量,确保能够满足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物资分发在紧急情况下,按照灾民的实际需求和优先级,有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