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VIP

第二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大动荡大融合大发展大变革大解放诸侯争霸列国纷争华夏认同民族融合铁犁牛耕经济发展变法运动富国强兵百家争鸣思想解放乱局、变局、布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奴隶社会:前2070年——前771年社会转型:前770年——前7221年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至清前期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第一部分乱局

一次意外的考古发现春秋时期郑庄公的祭祀坑遗址中出土了“九鼎”一支流箭的故事郑伯不朝,王伐郑,卒大败,射王中肩。—《左传》最终不了了之……时间事件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未葬,王室向诸侯“求赙”公元前717年周境内发生灾荒,王室向鲁国“求籴”公元前618年周王室向鲁“求金”一次次尴尬的求助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观察下图中西周疆域的变化,它说明了什么问题?春秋时期(争霸)西周时期战国时期(兼并)周朝疆域缩小,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诸侯纷争,谋求霸主地位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传统的政治制度走向瓦解士卿大夫诸侯天子士卿大夫诸侯天子

(2024·山东高考)西周时期,诸侯国在奉行周礼的同时,多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变革礼制,移风易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诸侯国转变做法主要是为了()A.重构统治秩序 B.限制贵族特权C.以德行教化民众 D.打破宗法血缘关系A

铁制农具牛耕推广井田制示意图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货币流通广泛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

思考: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从集体到个体“(王)大令众人曰,協田”——甲骨文“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史记》三耒共耕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汉书》延续至今……

(2023·海南卷,1)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 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 D.地形地势的利用B

时间:原因:特点: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分散性,耕作方式是小农户个体经营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进步性,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利于社会稳定,保证国家赋税收入,是封建经济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难以产生技术突破,在近代阻碍社会进步。

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与贵族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

第二部分变局

(2023·湖南卷,2)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A

各国法度之变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12页,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概况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推行县制什伍制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限制贵族特权评价持续长久顺应潮流改革彻底

合作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评价商鞅变法材料一: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积极性: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局限性:刑法严酷、赋税沉重、加重了人民剥削与压迫。

商鞅其时——百家争鸣“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形成四大显学,但统治者态度不同,如改革者基本为法家。◆救世方案:①儒家认为是社会秩序出了问题,主张:仁政。②墨家认为是社会秩序出了问题,主张:兼爱、非攻。③道家认为不能人为制定秩序,主张:无为而治。④法家认为旧秩序已经被淘汰,主张:推行法治。◆争鸣焦点:①儒墨之争的焦点是“仁爱”(有阶级差别)还是“兼爱”(无阶级差别);②儒道之争的焦点是“有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