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重庆市长寿中学校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检测卷(一 )(解析版).docVIP

2021-2022学年重庆市长寿中学校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检测卷(一 )(解析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检测卷(一)(解析版)

一、单选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斯塔夫里阿诺斯想表达的是

A.农业种植要比采集食物先进 B.阶级社会的产生与发展

C.农耕与人类文明产生的关系 D.祭司与文字诞生的关系

【答案】C

【详解】

据题意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农业的出现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产生了新的祭祀阶级,而文字是祭祀们为了记事而做出的发明,即农业的出现推动了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故选C;A项说法属于主观臆断,排除A;BD项说法都没有体现农业产生的影响,排除;

2.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墓葬的3世纪壁画,描绘了耕地、播种、耙地的劳动情景。据此可知当时

A.牛耕技术在全国普及 B.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壁画描绘了耕地、播种、耙地的劳动情景,且都使用到牛耕,因此可以看出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故B项正确;单凭一幅壁画不能得出“全国普及”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只体现耕种的劳动情景,未能体现家庭生产模式,故C项错误;曲辕犁在唐代长江下游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详解】

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主要产粮区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应该是隋唐时期,故选B;秦汉时期主要产粮区应该是在黄河中游,特别是关中地区,排除A;宋元和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长江中下游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CD。

视频

4.有学者对商周时期公田管理举措进行了归纳,其主要措施如下表所示。据表可知,商周时期

A.精耕细作技术出现 B.个体生产日渐形成

C.田间管理体系完整 D.农业生产备受重视

【答案】D

【详解】

材料“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体现的是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D项正确;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当时属于集体生产,非个体生产,排除B项;材料与田间管理体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答案】D

【详解】

两位学者分别从政治、经济的研究角度研究《夏小正》,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说明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两位学者关于《夏小正》的认识是不可信的,A项错误;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与学者提出的依据不符,B项错误;学者争论过大不能说明相关《夏小正》的史料没有价值,C项错误。

6.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蕃,故名。”材料描绘的物种应该是

A.玉米 B.南瓜 C.番茄 D.土豆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可知,该文献记载的果蔬是番茄,番茄在明代传入我国,C项正确;A、B、D的形状与材料描述是情况不符,排除。故选C项。

7.中餐菜系众多,各有特色。如川菜重麻辣,代表作品有辣子鸡丁、水煮鱼等;湘菜重香辣,代表作品有剁椒鱼头、辣椒炒肉等。据此判断,川菜、湘菜上述特色的形成应不早于

A.南宋 B.元代 C.明清 D.民国时期

【答案】C

【详解】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辣椒传入中国,因此有助于形成辣味浓厚的川湘特色菜系,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8.自小麦输入美洲以来,1634年,英国人约翰·哈维宣布:“弗吉尼亚已经成为英王的北美谷仓了。”17世纪末以来,小麦取代玉米,成为北美(产量)第二大农作物。这反映出小麦输入

A.提高了人们抗饥荒的能力 B.影响着人类正常生活

C.增加了民众农业投入 D.改变了当地农业结构

【答案】D

【详解】

材料反映了小麦在北美从无到有,并迅速取代玉米成为“北美(产量)第二大农作物”,这实际上说明了小麦的输入改变了北美的农业结构,D项正

文档评论(0)

K12好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K12好帮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