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风景谈》茅盾
学习目标1.了解茅盾的生平及其创作成就,积累文学常识。2.梳理六幅风景的内容,认识议论性语句在文章中的线索作用。3.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理解散文“景”和“情”相辅相成的关系。4.体验解放区军民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珍惜和平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一、知人论世,初入文本
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嘉兴人。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他在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接编改革《小说月报》,倡导“为人生”的艺术,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代表作有《子夜》、《春蚕》、《夜读偶记》、《林家铺子》等。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明晰背景1940年5月茅盾途经西安,巧遇朱德,应邀前往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在延安,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对解放区的热爱感情。同年年底茅盾回到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写下了《白杨礼赞》的姊妹篇《风景谈》。借谈“风景”为由,向国统区人民展现中共领导下陕甘宁边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美好图景,讴歌了延安军民身上体现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革命情怀。茅盾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认识文体·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特点:形散神不散◎分类:记叙散文、议论散文、抒情散文等◎常用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联想与想象、引用、渲染烘托等
解说题目:《风景谈》“风景谈”即谈风景,“风景”字面释义是“风光景色”,也就是可供人观赏的建筑物、自然景象等。在本文中,作者所说的“风景”还包括人。作者认为人是风景的“构成者”,是风景的”主宰’,一要顾及人类活动的自然背景,二要考虑到人的活动。在学习文中六幅画面时应从课文实际出发赏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癞(lài) 头 颀(qí)长 掮(qián)客 黑魆魆(xū) 干坼(chè) 锄锹(qiāo) 札(zhá)记 瞥(piē)见 贻(yí)笑大方
整体感知·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沙漠驼铃,揭示了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基本观点第二部分(2-4)高原归耕、延河夕照,描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第三部分(5-8)石洞读书、桃园小憩,描写延安儿女学习休息的情景。第四部分(9-10)北国晨号,描绘和赞美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姿。
三、研读文本,仔细品味
1.景是精神的象征,而人是精神的主体,全文描写的六个场景表现了人景的完美结合,请分析风景中的人,领会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段落画面场景内容精神内涵1沙漠驼铃2高原归耕3、4延水夕照5、6石洞雨景7、8桃林小憩9、10北国晨号猩猩峡外沙漠的“风景”解放区儿女的劳动生活青年的学习和休息清晨山峰上两名战士的雄姿蔑视困难、自强不息、英勇顽强乐观向上、富有创造精神富有理想、不断学习、不懈追求坚毅、刚强、勇敢
2.请结合作者描摹的六处风景的精神内涵,谈一谈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风景”才是“真的风景”。明确:◎沙漠驼铃,总领全文,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庄严妩媚。◎高原归耕,反映的是黄土高原人民的吃苦耐劳、乐观——人对自然的改造。◎延河夕照,赞美了知识分子的崇高革命理想和革命斗争精神——生命力。◎石洞雨景,突出知识青年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孜孜不倦、勤奋、内在精神生活充实、生命力。◎桃林小憩,赞美了解放区人民的高尚情趣——生命力、高尚的精神生活。◎北国晨号,突显了革命战士所代表的坚毅、刚强、勇敢等民族精神。
3.“石洞雨景”为什么要选择雨天、荒山、石洞作为背景?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1)“石洞雨景”选择雨天、荒山、石洞作为背景,一是可以和“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的一对儿”所处的环境进行鲜明的对比,二是用“物”烘托“人”,用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反衬出这对促膝读书的青年男女,突出人是“风景”的主宰者。(2)这一段从环境、穿着、行为、精神四个方面,将公园里的一对恋人与石洞里的一对革命青年进行对比,突出解放区青年具有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并为下文第6、8段的议论作铺垫。
4.下列语句的意思基本相同,由于用了不同的语气,表达效果也有所不同,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1)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2)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完整版.pptx VIP
- 足球社团活动课教案(33页) .pdf VIP
- 2024年档案职称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 怪物之锤(coc跑团设定).pdf VIP
- 七年级英语上册(外研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ppt
- B∕T 3098.9-2020 紧固件机械性能 有效力矩型钢锁紧螺母(高清版).pdf VIP
- 光传输线路与设备维护课件74_光传输线路与设备维护学习情境六PPT课件.ppt VIP
- 尼康D850使用说明手册D850UM.pdf VIP
- [哲学/历史]四山摩崖石刻.doc VIP
-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修改病句》专项练习(共63题,附参考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