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摘要
温和条件下电催化还原CO2为高能量密度的碳基化学品及化学燃料实现碳中和提供了极具诱人的策略,然而阻碍其实际应用的关键仍是高性能电极材料的设计与可控构筑。目前用于电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的众多电催化材料中,酞菁钴(CoPc)基催化剂因具有高CO选择性及高催化活性而备受青睐。就CoPc基电极材料在电催化CO2还原反应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重点介绍了提升负载型CoPc基催化剂电催化性能的策略,然后依次介绍了CoPc基催化剂在级联电催化CO2RR和CO2全分解中的应用、以及电催化CO2RR的反应机理,最后就该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展望。
引言
众所周知,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驱动二氧化碳(CO2)与水反应形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O2)的过程。此外,在水介质中CO2经电能驱动可还原为C1化合物(CO、CH4、HCOO-和CH3OH)、C2化合物(C2H4、C2H5OH、CH3COO-)及C2+化合物(n-C3H7OH)等,该过程被称之为电化学CO2还原反应(CO2RR)。由此可见,CO2RR可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有机化工原料和高能量密度的碳基燃料,该过程具有以下优点:(1)与传统工业过程相比,可以用水作为安全丰富的质子源,且可以在环境压力和温度等较温和条件下进行;(2)通过调节电解质和外加电压等外部参数控制反应定制其产品;(3)可以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其他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甚至是剩余电能。显而易见,CO2RR过程在将CO2转变为有用碳资源的同时还有望减轻对传统化石资源的依赖,为减缓大气中CO2的积累、建立可持续的碳中和经济提供非常理想的解决方案。因而,发展电化学CO2RR及技术对缓减因化石燃料的无节制耗用所导致的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和降低温室效应等具有深远意义。
然而,电化学CO2RR面临多种挑战。首先,CO2是一种含有两个稳定C=O双键的线性分子,其C=O键解离能750kJ/mol,电子之间存在较大的能隙(13.7eV),再考虑到电化学CO2RR主要由对碳的亲核攻击控制,需要大量能量输入。其次,CO2分子具有稳定的相对热力学性,形成CO2·?自由基阴离子的第一次电子转移发生在-1.90VvsRHE的高负电位下,使反应很难进行。再者,CO2还原与多达18个电子转移有关,涉及多重且复杂的电子转移/质子化耦合,因而有许多可能的反应途径,可产生从C1(CO、甲酸盐、甲醇、甲醛和CH4)、C2(乙烯、乙醇、醋酸盐、草酸或草酸盐)到C3(丙醇),严重限制了反应的选择性。此外,CO2RR还需要自由质子或质子供体(如HCO3-)的参与方能打开C=O双键[11]。再者,伴随的竞争性析氢反应(HER),其在动力学上往往比CO2RR更有利,将严重影响电化学CO2RR产物的选择性和转换效率。由此可见,迫切需要合适的催化剂,以显著加快电化学CO2RR速度,提升选择性并同时HER。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包括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系化合物、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有机骨架(COFs)材料、碳基材料、金属掺杂氮化碳(M-N-C)等材料及复合材料乃至它们的纳米结构材料、以及金属卟啉(MPor)和金属酞菁(MPc)为代表的配合物分子等一系列材料电催化CO2RR性能及机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获得了许多性能优秀的电催化CO2RR催化剂。其中,具有MN4活性位点结构的过渡金属大环配合物(如酞菁(Pc)和卟啉(Por)及其衍生物)是研究最早的电催化CO2RR材料之一。早在1974年,就首次发现过渡金属酞菁配合物(MPc)的CO2RR催化作用。他们采用浸渍法将CoPc或NiPc沉积在石墨电极上,观察到在CO2存在下极化曲线显示出还原波,但遗憾的是作者对还原产物未作任何报道。1984年,采用液滴挥发将CoPc吸附在碳布上制成电极,发现在柠檬酸盐缓冲液中CO2以约50%的选择性还原为CO,但不幸的是,在0.5V的过电位下,电流密度很小,仅为1mA/cm2。总的来说,过渡金属大环配合物由于其良好的稳定性、可设计和裁剪的金属中心和周围配体,以及可调控的电子结构,从而显示出很强的电催化CO2RR性能优势。再者,过渡金属大环配合物的明确分子结构也使其成为系统研究二氧化碳催化中结构活性相关性的理想模型体系。继项开创性的工作之后,人们发展了一系列策略来优化和提升过渡金属大环配合物的CO2RR电催化性能,研究表明金属酞菁(MPc)系列中的CoPc电催化CO2RR性能最为突出。
基于近年过渡金属大环配合物的电催化CO2RR研究,本文就CoPc基催化剂电催化CO2RR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本文就提高CoPc基催化剂电催化性能的策略进行重点回顾,介绍了CoPc的级联电催化CO2RR,而后就CoPc基催化剂在电催化CO2全分解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进展.docx
- 改性活性炭吸附甲醛的影响因素研究.docx
- 三维WO3rGO复合物的制备及光解水制氢性能研究.docx
- 气质联用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中国白菊特征挥发性成分的研究.docx
- 吹扫捕集-气质联用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不同产地和品牌浓香型白酒鉴别.docx
- 气相色谱-嗅辨仪质谱联用法对龙井茶中差异标志物的高通量筛查.docx
- 气质联用自动化解析方法分析花生成熟期的挥发与半挥发性有机物.docx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药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docx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半夏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docx
- 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负载Ag@C的制备及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甲硝唑的应用.docx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及进展.docx
- Box-Behnken模型优化榕树须多酚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docx
- 薜荔果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docx
- HPLC-MSMS法测定化妆品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docx
- 黑磷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传感中的研究进展.docx
- 二氧化锰基纳米复合材料电极在超级电容器应用中的研究进展.docx
- 五氧化二铌碳纳米管水系锌离子混合电容器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docx
- 生物质模板法制备Bi掺杂ZnO及其太阳光催化性能.docx
- 一种相对荧光发射强度标准物质的研制.docx
- 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0.44MnO2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