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秋-25春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 18 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构建.docx

24秋-25春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 18 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构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8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主题性概述】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开始筑屋定居,逐渐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聚居点——村落。在村落居民交换物品的过程中集市逐渐形成。集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集镇。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以及防卫或商贸的需要,城市出现。近代以来,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日益加剧。

构建任务一中国城市的发展

观点一与早期的王朝不太一样,北宋的东京不仅是一个都市型防卫城堡,而且把原先生活在郊区、老城的人口纳入城市进行管理。这些官员、商人、工匠等都能在城市自由定居,在他们买得起的地方建造房屋。城市没有南北向的轴线,也没有由城墙确定边界,街道布局也不规则,门朝大街而开、各种形状的房屋被街巷连接起来,坊市不分,宵禁时间不断被延迟,城市人口在1103年达到130万——直到19世纪为止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

——摘编自[加]卜正民主编,[德]迪特·库恩

著《哈佛中国史4·儒家统治时代:宋的转型》

提炼作者观点:北宋东京城的经济功能增强,城市商业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观点二近代以来在西方的影响下,各地沿海通商口岸如天津、上海先后建设了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20世纪初,北京供水不足问题进一步引起各方人士重视。1908年,北京连续发生火灾,清政府寻求防火方法,袁世凯称自来水为解决之道并获得政府支持。因国力衰微,政府财政状况捉襟见肘,自来水公司只得采取招商集股的方式筹集资金,随后发行300万元股票。又因技术落后无力自产,供水设备只得向外国购买,但外国公司只计自身利益,对中国的自来水系统建设不负责任,建设过程很快出了问题。在铺设安装水管时,部分宗室以管线可能会经过其祖坟为理由阻挠,甚至将官司打到了宗人府。

——摘编自张凯昭《民生之首:清末民初北京的自来水系统》

提炼作者观点:近代以来,一些沿海城市在西方的影响下建设了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但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出现很多问题。

情境材料: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产生、发展与繁荣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我国城市出现较早,在野蛮时期向文明过渡时,就产生了城市萌芽,进入夏商周时期,奴隶制度产生了,真正的城市也随之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城市的数量突增,或作为军事要地存在,或作为经济政治中心存在。唐朝以前,我国城市是传统的、前后延续的;但唐朝中后期开始,城市开启了漫长的变革之路,这种变化从唐朝开始,一直延续到宋朝,为我国城市的规模与特征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出现了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衍生发展的城市群,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小型城市。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规律特征的探索,能够为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摘编自高志春《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及经济特征——以唐宋为例》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解答:示例

论题:唐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阐述: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早期的坊市制度已不能适应民众的需求。唐朝时期人们拥有了随处设立商铺的权利,而在宋代,城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城市的经济职能加强,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出现了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唐宋时期城市中的居民人数迅速增长,从事工商行业的人数占比也有所提高。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城市内工商业的发展和市镇的兴盛。

总之,城市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历朝历代的城市都有新的变化与发展,尤其在唐宋时期城市发展尤为迅速。

1.西周时期,王城规模庞大,大多没有城墙,宫殿宗庙、工商活动和居民区域零落分布,无明显功能分区。东周时期,王城规模缩小,呈现大郭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套宫城(宫殿和宗庙)结构,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以上变化反映出东周()

A.工商业集镇的规模扩大

B.军事动荡与社会分化加剧

C.奴隶主贵族政治逐渐加强

D.中央集权与都城营建强化

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王城规模缩小,战争频繁,军事动荡,因此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城市出现了工商业区和居民区,表明社会分化加剧,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王城的规模以及内部结构分区,没有涉及工商业集镇,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奴隶主贵族政治,排除C项;周朝时期尚未实现中央集权,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战国以前的中国城市只是政权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至汉朝已有许多商业名都,如长安、邯郸、荥阳、洛阳、临淄等。在这些名都之外,汉朝还有1500多个大小不一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hal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20106014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