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历史要比我们常说的“上下五千年”更为久远。在1973年以前,由于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骨笛的出土,把中国音乐可靠的历史从5000年向前推了2000年左右。而到了1986年—1987年,河南舞阳骨笛的出土,把中国音乐可考的历史从7000年又向前推了1000年,也就是说,中国音乐的历史有了近8000年可考的历史。1986年—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今河南舞阳贾湖村的远古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用猛禽的翅骨制成的骨笛,共18支,经测定居今已7920(+-150)年的历史。这批骨笛大部分均有7音孔或8音孔。其中最为完好的一支(编号M28220)可以奏出六声音阶的乐音。但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在近8000年前,中国能有六声音阶吗?从骨笛的出土,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骨笛的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见证。那么为什么后来的古籍中均说商以前只有五音呢?中国古代的典籍中的确谈到了商以前“但有五音”,但舞阳骨笛的出土绝非偶然,并且不是一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很可能在近8000年左右,舞阳曾居住着一支非常先进的部落群体,他们有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可能在某次战争中,整个部落灭亡了,这种音乐文化也没有被保留下来。这批骨笛从不同的墓葬中出土,也说明了这一部落在音乐的享乐方面的情况。1.音乐可以让身体放轻松,好的音乐可以纾解压力,避免因自律神经紧张失调而导致慢性疾病的产生。
2.音乐可以敲开封闭的心灵,纾解忧郁苦闷的心情,甚至音乐还可以做到某些程度的心灵治疗。
3.音乐可以刺激脑部,活化脑细胞,适当的音乐刺激对脑部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甚至达到防止老化的功效。
4.音乐可以提升创造力、企划力以及刺激右脑,尤其是古典乐曲,对右脑的训练与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5.音乐可以帮助入眠、提高免疫力、增加神经传导速率、增强记忆力与注意力,让人的身心都得到适度的发展、解放。
6.音乐的旋律可以使婴儿呼吸平静、心跳减缓,让婴儿不再哭闹不安,也可以刺激婴儿的大脑思维能力,让他更聪明。口笛,上海民族乐团俞逊发创制的新型吹奏乐器。用黄枯竹或小水竹制作,也可用长茎竹、凤眼竹或紫竹。在一段短而细的竹管上,中间开一吹孔,利用管端的自然孔,成为两孔口笛,若在近吹孔处再开三个音孔,则为五孔口笛。两孔口笛,管长4.8厘米,右端为第一孔,左端为第二孔,左、右端内径分别为1.05和1.1厘米,吹孔距左、右端分别为2.3和2.5厘米;五孔口笛,管长7.4厘米,左、右端内径为0.95和1厘米,吹孔距左、右端为3.45和3.95厘米,吹孔椭圆形,音孔圆形,直径均为0.5厘米。演奏口笛,左、右手拇指控制第二、一孔,左手食指按第三孔,右手中、食指按第四、五孔。音孔全按发出最低音,开一孔发上方纯四度音,开一、二孔为纯八度音,两拇指在音孔上移动,多开或少开一点音孔,一、二孔可分别发出四度以内音阶。G调两孔口笛音域d1—d2。A调五孔口笛音域g—c2,还可用全按音孔、内转笛身、放松口劲和改变吹气角度等方法,吹出d、e、f三个音,音域近两个八度。马骨胡是广西壮族的一种拉弦乐器。相传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最初用于节日串寨演奏,称“游院”,即壮族民间器乐合奏“八音”的早期形式。后用于壮剧伴奏。八角鼓是满白汉等族打击乐器。因鼓身有八个角而得名。明代已开始流传于北京。据传说,原是满族八旗的人位首领各献一块最好的木料嵌而成,象征着满族八旗的团结。八角鼓的鼓框是木制的,蒙蟒皮。鼓的七边的木框上各开一孔,每孔间装有两个很小的钹形铜片,其余一边的木框上装有两根穗子。演奏时,左手执鼓,鼓面竖立,右手用指弹指搓等方法演奏;有时也用左手食指弹击鼓的背面。这种鼓是北方曲艺音乐单弦牌子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冼星海(1905——1945)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禹,出身于澳门贫苦船工家庭。1918年考入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1926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选修小提琴。1928年,入上海音乐专科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钢琴。此期间,发表有《普遍的音乐》等音乐评论。1929年夏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后赴巴黎勤工俭学,师从丹第(V.DINDY)学提琴,从师杜卡斯(Paul?Dukas)学作曲理论与作曲,1931年考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1938年任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子大学兼课。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时,为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写下了这部名垂青史的音乐名作。并创作有《生产大合唱》等著名作品。1940赴苏联留学;次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无法回国,因生活艰苦,疾病缠身,于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克林姆林宫医院。在莫斯科病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