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情境导入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悬泉置遗址
新课探究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一、艰难凿空途——张骞通西域二、坚守护西域——管理西域三、丝路通千古——丝绸之路
新课探究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一、艰难凿空途
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1.阅读课本,说出西域的地理位置。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和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玉门关阳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艰苦荒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材料一西汉初年西域的社会情况:小国林立,西域诸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例如,游牧在水草丰美的祁连山一带的大月氏被匈奴一步步西逼至中亚地区。匈奴单于还把大月氏国王的头盖骨制成“饮器”。材料二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汉书》阅读材料,说出西域诸国与匈奴之间的关系。西域诸国匈奴仇视奴役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次数时间目的(任务)作用(意义)一二速读课本,完成下表。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自主学习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
张骞出使西域图(唐朝敦煌壁画·局部)汉武帝张骞此去西域,前路未知……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
张骞遇到哪些困难?你可以感受到张骞什么精神?合作探究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
(张骞)持汉节不失。——《汉书·张骞传》“汉使不去节,不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庐。”不忘初心敢于担当坚贞不屈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次数时间目的(任务)作用(意义)一二速读课本,完成下表。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公元前119年访问西域,建立友好关系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
材料: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张岂之意义:促进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阅读材料,说出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新课探究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二、坚守护西域
“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将人众万馀来降。使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迎日逐,破车师,皆封列侯。”——《汉书》西域都护府:颁行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时间:公元前60年。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
班超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通断通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汉明帝时期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
新课探究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三、丝路通千古
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丝绸是这条路上中国输出的货物中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曾经先后七次来中国进行考察,在他1877年出版的著作《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
阅读教材,找出陆上丝绸之路经过的主要地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北非起点终点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中南半岛东南沿海港口阅读教材,描述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只是运送丝绸吗?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
丝路货品——中国输入西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
丝路货品——西方输入中国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
经济交流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开渠等技术传到西方香料、葡萄、石榴等也传入中国文化交流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丝绸之路的意义: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丝绸之路一人张骞一路一机构西域都护府一意义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