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该单元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题,文体多样。本文是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魏征以“固本思源”为喻,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先论述“积德义”的重要性,再指出历代君主善始难克终的现象,最后提出“十思”。学习本文,有助于领会作者观点及思维方式,体会奏疏的高超说理艺术,增强关注现实、理性思考的能力。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文言文基础和文学素养。学习《谏太宗十思疏》,能感受古人以家国为己任的担当,体会居安思危的深意。本文骈散结合,朗朗上口。核心要点是理解“十思”内涵及借鉴意义,把握劝谏艺术。难点在于领会作者从多个角度阐述观点的逻辑,理解文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思想并联系现实思考,需结合背景深入探究。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汇与句式,理解文意,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与逻辑结构,思考作者观点背后的深意,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文章言辞恳切、气势磅礴的文风,感悟其蕴含的劝谏之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文中居安思危、载舟覆舟等思想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增强文化自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十思”的具体内容及其对治国理政的指导意义。
掌握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等语句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及现实意义。
体会魏征作为谏臣的语言艺术与劝谏技巧在文本中的体现。
课前任务
任务一:疏通文意,圈画批注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将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用不同符号在文中圈画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疑惑。比如,用横线画出不理解的实词,用波浪线画出特殊句式等。对于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要特别标注。
示例: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一句,将“根本”标注出,旁批“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任务二:了解背景,初步感知
要求: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阅唐太宗与魏征的相关资料,包括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魏征的生平事迹、他与唐太宗之间的进谏与纳谏故事等。整理出关键信息,形成一篇200-300字左右的短文,在短文结尾谈谈你对魏征写这篇《谏太宗十思疏》背景的初步理解。
示例:可先介绍唐太宗贞观初期的成就,如轻徭薄赋等举措使国家初现繁荣,再提及后期可能出现的一些追求奢靡等问题,最后说明魏征为了让太宗保持初心,继续推行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政策而写此疏。
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漫长历史中,帝王如何治理国家始终是重要课题。有的帝王能开创盛世,有的却致王朝覆灭。今天我们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他以睿智言辞劝唐太宗居安思危、积德义保国安。那他具体提出哪些建议?对治国理政又有何启示?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探寻。
初读课文,概括梳理
【作者简介】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晋州市)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生平: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后归降唐朝,辅佐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他性格刚直,敢于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期间,前后进谏两百多次,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代表作:《谏太宗十思疏》等。
地位: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谏臣,其谏言对于唐太宗的治国理政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史、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写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初期,虚心纳谏,励精图治,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但随着国家形势的好转,唐太宗逐渐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开始营建宫殿,四处巡游,生活也日渐奢靡。魏征对此深感忧虑,为了使唐太宗能够居安思危,保持贞观初年的良好作风,继续推行清明政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于是在贞观十一年(637年),魏征写下了这篇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向唐太宗提出了十条值得深思的建议。
文学文化常识“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的看法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疏”“奏议”。它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用于向帝王进言劝谏或陈述事情,往往具有针对性强、逻辑严密、言辞恳切等特点。
【文体知识】
《谏太宗十思疏》的文体是“疏”。
定义:“疏”作为一种古代公文文体,是臣子向君主进言时所使用的,主要用于陈述意见、表达观点、提出建议等。
特点:
针对性明确:往往针对君主的某种行为、政策或当时的政治局势等具体情况而写,目的在于引起君主的重视并促使其做出改变。
言辞恳切: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顾及君主的威严,所以措辞通常较为委婉、恳切,以达到劝谏的效果。
逻辑严密:通常会先提出问题或摆出现象,然后分析
最近下载
- 最新版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司机岗)考试题库(完整版).pdf.docx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ABB传动与变频器 云连接助手型控制盘用户手册 安装及操作手册.pdf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操作规程.doc VIP
- 滑模、爬模、翻模施工技术对比.ppt
- 最新2023版知识产权贯标GBT29490表单 知识产权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清单[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文件].docx
- 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初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真题卷及详细答案(6套)名校.doc VIP
- 七年级数学培优精华.pdf VIP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完整版.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