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利用泥塑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2
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衰动力。新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行为品德、社会生存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开展泥塑活动不仅使幼儿从小了解、接触民间的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在过去的活动中,经常是由老师手把手的教,让幼儿模仿学习,反复练习,老师的评价标准也是孩子捏的像不像,忽视了在指导造型的同时去引导、挖掘幼儿的自由想象、创造发明等真正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宝贵因素。所以,我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探索如何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使泥塑这一民间艺术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对象:大(3)班40名幼儿,年龄5--6岁。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三、研究过程
(一)在研究过程中我主要遵循的原则:
1、愉快性原则
孩子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我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上都考虑到了活动的趣味性,能让幼儿从玩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孩子身心愉快的得到发展。
例如:《捏手机》这一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把泥又沾上水敷在手上,告诉我:“老师,这是我刚捏出的手,看,还会动呢!”有的孩子把泥揉来揉去,左看右看,爱不释手。还有的孩子兴奋的交谈着。知识便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那舞动的小手中诞生了:孩子们通过玩泥知道了泥的特性:还原性、可塑性,还发现了水能改变泥的状态。
2、发展性原则
泥塑活动不单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活动,是促进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平台。
例如:《摔泥瓦罐》活动中,孩子们相互交流着经验,提出了为什么瓦罐会响?为什么里面掏空后摔他就会破?为什么里面实心就不会破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并不仅仅是技巧方面的提高,还包含了对空气压力等一些科学知识的了解。
3、整体性原则
在活动安排上要考虑到材料上的选择、内容上的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协调,要把幼儿的泥塑活动纳入到游戏和探索性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各种各样的糖果》活动中,因为班内正在进行“食物”的主题活动,所以孩子的目的性很强。再者,孩子们的团圆还不是很好,所以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团圆,有许多孩子设计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糖果。
4、层次性原则
验的先决条件。为了培养幼儿捏泥的兴趣,我尝试在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关注热点,选择幼儿自身感知过的事,挖掘教育内容。如:吃过的东西、用过的生活用品等,巧妙的将泥塑融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达到泥塑活动的教育目的,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如:泥塑游戏参与到《食物》主题活动中,成为商店中的各类糖果、方便面,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了一定的材料,使幼儿模仿生活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泥塑参与到《追赶跑跳碰》主题活动中,成为运动员的床、沙发、灯、锅、碗休息室、电视机时,这些没有生命的泥都在幼儿手里成了有生命的造型,他们把幼儿的内在愿望、内心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了。
四、结论
通过研究,我将泥塑与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有机结合,活动中教师以尊重、支持、肯定的口吻鼓励孩子,促使幼儿的泥塑能力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泥塑活动丰富了幼儿生活,增添了生活情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兴趣浓厚。不仅锻炼了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及观察、分析、对比、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让幼儿形成做事细致耐心、认真有条理、爱惜物品等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开展幼儿泥塑活动,幼儿的潜力很大,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耐心启发、多带幼儿进行观察、感知,将活动融入到游戏当中来,泥塑活动将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起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