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济南二中2024级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文文字运用。(单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CA无错B谛听(dì)C忏悔(chàn)陨落D盗跖(zhí)

2.【答案】A(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句中指“对未来”,并不是“对取得的成就”。卑以自牧:以谦虚的态度修养自己的德行。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等传播迅速。)

3、【解析】选A。A.都是连词,表转折。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C.用在动词之前,构成所字结构/与“为”配合使用,表被动。D.连词,表承接,那么,就/连词,表转折,却。

4、【解析】选D。A.“从”同“纵”。B.“择”同“释”,舍弃。C.“内”,同“纳”,接纳。

5.答案DB.③与(亲近)C.①治:社会安定D.②休:喜庆福禄。③惠:仁爱,宽厚

6、【解析】选D。A项: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方对我怎么样,译为“我”。B项:缘故,原因。C项,用来......的。D项:①因为。②是。

7、【解析】选C。A.古义:植物的根。今义:主要的,重要的;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B.古义:吝啬。今义:喜爱,怜爱。C.古今都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D.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8答案A

①名词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③形容词作名词

④名词作状语⑤形容词作名词⑥名词作动词⑦使动⑧意动⑨使动⑩名词作动词

9、答案A

①⑨被动句②⑧状语后置③宾语前置④⑥省略句⑤⑩判断句⑦定语后

10、【解析】选D。(庠、序都是地方办的学校。)

C“团队成员凭借丰富的经验”错,曲解文意。

12.D一系列文化活动对传统文化的全新演绎是传统文化题材电影兴起后的表现,而非原因。

13.①挖掘传统文化资源;②推动视效技术的突破;③激发创作者的创新精神;④争取国家政策支持;⑤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创新叙事方式和情感表达。

14.CC.“老于更加自卑”理解错误,结合“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可知,老于并不自卑,因果关系也不成立。故选C。

15.DD.“悲伤与悔恨”解说不当。老于出门后将重负倾诉给大树是无奈的释怀,没有悲伤悔恨。故选D。

16.①打电话时遮遮掩掩,出于自尊,觉得不好意思(羞愧/难为情)。②在项副市长家中欲言又止,内心矛盾、纠结、痛苦。③出门后,懊恼不已。④在龙盘槐下倾诉,终获释怀。

17.①老于身为教育工作者,关爱子女,守护知识分子的那份尊严和清高,这就是“善”。

②开口请副市长帮忙就不能维护那份尊严和清高,不开口就只能让家人继续忍受生活中的清苦。这正是老于这样的知识分子在特定的时代中遇到的两难处境。

③作者刻画人物笔法细腻,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方法,非常细致地展示了老于的心理状态和尴尬经历,让人物身上的“善”显得自然而亲切。

答案:A解析:解题时,首先通读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借助断句技巧和关键词语初步排除错误选项。语段中的“矣”为句末语气词,据此可排除D项。从“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的语意来看,“秦兵未出”与“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应是对应的,说的是“秦兵”与“天下诸侯”的行为,故可排除B、C两项。

19.答案:C解析:C项,“而韩、魏乘之于后”中的“乘”是指“乘机攻击”。

20.答案:D解析:D项,苏洵的《六国论》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苏辙的没有采用这种写法。

21.答案: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前面将遇到燕、赵的抵抗,而韩国和魏国又会乘机从背后打来,这是危险的用兵之道。

22.B“表达了词人被儒家忠孝报国思想所误的悔意”错误。

23.①往昔壮志:上片回忆壮岁从戎,词人彼时气吞残虏,拥雕戈西戍,尽显报国豪情。

②现实牵挂:下片写如今功名梦断,泛舟吴楚,却仍悲歌伤怀,望着烟波牵挂秦关,心系国家失地。

③流年之叹:“叹流年又成虚度”,因报国理想未酬而感慨时光空过,饱含对国家的热爱及未尽力的遗憾,凸显爱国情绪。

四、名句默写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4.辟邪说,难壬人

5.弊在赂秦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五、作文

这是一道开放型的作文试题,目的在于引导考生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去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虽然试题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话题,但从材料看,应该与“声音”有关。当然,这“声音”,可以是“校园的课钟”,“窗外的风雨”,还可以是“新岁的爆竹”,“梦中的短笛”,以及另外符合要求的题材等等。可见,这里的“声音”,实际上是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既可写人,也可叙事;既可议论,更可抒情。只要是与“声音”相关联的景和物、人和事,都可拿来入笔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