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病人护理.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猩红热病人护理演讲人:日期:

目录CONTENTS猩红热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案护理措施预防与控制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康复与随访

01猩红热概述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定义猩红热的病原体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其病原菌及其红疹毒素等产物在侵入咽部、皮肤和淋巴结等处时,会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病因定义与病因

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易感人群流行季节人群对猩红热杆菌普遍易感,儿童和青年更为常见,愈后可获得稳定而持久的免疫。猩红热在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冬春季多发,尤其是在寒冷、潮湿、拥挤的环境中容易爆发。123

发热皮疹咽峡炎疹后脱屑猩红热患者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且有脓性分泌物,咽痛明显,可出现吞咽困难。猩红热患者多数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皮疹持续数天后开始消退,按出疹顺序开始脱皮,脱皮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脱皮后无色素沉着。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皮疹,从耳后、颈部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呈弥漫性鲜红色,针尖大小,压之褪色,伴有瘙痒感。临床表现

02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发热体温突然升高,多数可达到39℃~40℃,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皮疹发热后24小时内出现皮疹,先从耳后、颈部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呈弥漫性鲜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咽峡炎咽部和扁桃体充血、水肿,可见灰白色假膜,咽峡部可见点状出血点。杨梅舌舌苔脱落后,舌乳头肿胀,呈“杨梅”样。

可分离出A群链球菌,咽拭子涂片可见革兰氏阳性球菌。咽拭子培养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但并非特异性表现。尿常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增高,有核左移和中毒颗粒。血常规可出现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阳性等炎症反应指标。生化检查实验室检查

麻疹风疹药疹川崎病麻疹的皮疹通常在发热后3~4天出现,且出疹时体温会更高,皮疹为红色斑丘疹,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风疹的全身症状轻,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并触痛,皮疹多在症状出现后1~2天出现,且面部及四肢皮疹较少。有服用药物史,皮疹多为斑丘疹或水疱,停药后可迅速消退。多发生于婴幼儿,持续高热5天以上,伴眼结膜充血、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且抗生素治疗无效。鉴别诊断

03治疗原则与方案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抗生素,对链球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红霉素类药物对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红霉素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

发热处理皮疹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出疹时可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皮疹处理喉痛处理喉痛严重时,可给予盐水漱口、局部喷药等方法缓解疼痛,严重时可考虑给予雾化吸入治疗。高热患者应卧床休息,多喝水,可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必要时给予退热药物。对症治疗

中药治疗可选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赤芍等煎服,或口服中成药,如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效果,可选取曲池、风池、大椎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中医治疗

04护理措施

发热护理定时测量体温,记录体温变化,以便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可采用温水擦浴、冰袋敷额头等物理降温方法,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以免发生瑞氏综合症。鼓励病人多喝水,多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脱水或营养不良。物理降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室温,避免过度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充水分和营养

用温水洗澡,避免使用肥皂等刺激性物品,以免加重皮肤瘙痒或引起感染。及时修剪病人指(趾)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保持床单平整,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引起局部缺血坏死。可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物,避免病人抓破皮肤。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剪短指(趾)甲避免皮肤受压皮肤瘙痒处理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漱口,每次饭后及睡前漱口,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口腔粘膜护理注意观察口腔粘膜情况,如有溃疡、疱疹等,及时涂抹药物,促进愈合。饮食护理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减轻口腔疼痛。餐具消毒病人所用餐具、水杯等应煮沸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05预防与控制

隔离措施病人隔离患者需在家或医院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且咽峡炎和皮疹消退,以避免传染给他人。呼吸道隔离患者需单独使用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并经常进行煮沸或蒸煮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接触者观察对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需进行医学观察,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环境消毒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或喷雾消毒剂,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文档评论(0)

156****97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