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种乡土性,首先体现为以“土”为生的生存理性,并进一步衍生为以乡土文化为基础和以德为重的价值取向。在历史上,上述特征具有极强的历史延续性,并规制着乡土社会中人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
乡土中国是以农业为根基的社会,并形成了“以土为生”的生存理性。在乡土中国,人与土地的关系是最为直接和基础的,“土”是作为社会个体的命根。“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式。”土地具有恒久不动的特性,因此乡村里的人口附着在土地上,形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即使偶尔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被迫迁徙,但只要有条件,人们依然倾向返回故里,寻求“叶落归根”。同时,在“安土重迁”的观念下,社会处于一种长期稳定状态,而这种稳定对于国家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在传统中国,土地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撑,有稳定的土地,就有稳定的赋税,国家机构就能够正常运转,社会结构自然趋于稳定。需要看到,农耕经济有其稳定性,但也有其脆弱性。脆弱性体现在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深刻影响。由于农耕经济所具有的“靠天吃饭”特性,自然资源和条件的变化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生存状况。
由此,人们天然地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一方面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敬畏,不会轻易破坏自然生态;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自然的合理利用以改善生活,如“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此外,人们还通过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衍生出“天人合一、顺应天命、知足常乐、道法自然”等价值理念。
乡土中国以乡土文化为基础。乡土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演化过程中不断累积而形成的文明积淀,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创造性和历史性。在乡土中国,乡土文化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并首先体现在“物”的层面,包括聚落、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的独特属性。而与物质层面的乡土文化相比,非物质层面的乡土文化更具根本性,主要体现为一系列社会习俗和乡土规则。在乡土中国,社会治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传统习俗来进行的,并形成礼俗社会。礼俗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在这种“熟悉”的社会当中,人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在此,规矩不是法律,而是“习”出来的礼俗。对此,费孝通先生认为传统乡土社会是“无讼”的社会。在“无讼”的社会中,习俗内化为人们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并由此形成礼治秩序。礼治秩序的形成既源于人的主动“克已复礼”,同时也在于礼俗可以解决乡土社会中的社会问题。此外,在乡土中国,乡土文化还包含家规家训、族规祖训和乡规民约等地方性规则。这类地方性规则构成中国古代社会的民间法,也是传统中国维护乡土社会运行秩序的重要依据。
乡土中国以德为重的价值取向。乡土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共同体,在这一共同体内以伦理道德为秩序组织社会,形成“以德为重”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是乡村社会内生与上层建筑外化的产物,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遵循的价值理念。“以德为重”中的“德”首先表现为凝结在私人关系中的道德。家庭伦理是人们最先接触并遵守的道德规范。在家庭生活当中,对父母要“孝”,对兄长要“敬”,“孝与悌”成为家庭成员的行为守则。中国人的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因此,孝老敬长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伦理法则。按照“差序格局”的原则,社会范围是由“已”推出的,其基本纽带是亲属关系,与之相配的道德即为孝悌,并进一步拓展到朋友关系及其忠信观念。孝、悌、忠、信皆为维系私人关系中的道德。
因此,在人们日常交往中,每个人皆遵循着仁、义、礼、智、信的价值理念,由此建构起社会所认可的伦理道德体系。在“私德”基础之上,乡土中国也形成了其特有的“公德”体系。“公德”是“私德”的扩大化。个人的道德被视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只有个人的“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因此传统中国讲究“由已推人”,通过“克已复礼”,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的社会秩序。总体上看,乡土中国是以德治为主轴的社会,以德为重构成乡土中国的主体性价值取向。
(摘编自《田园文化:乡土中国,乡愁中国的历史起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有三个特征,这些特征具有历史延续性,规制着乡土社会中人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
B.乡土社会中,人们具有浓重的“安土重迁”观念,即使偶尔被迫离开故乡,一旦条件具备,还是想返回故里。
C.礼俗社会是一个熟人遍布的社会,法律的约束性相对较差,主要依靠礼俗、乡约等保障人们随心所欲的自由。
D.乡土社会里与亲属关系相配的道德为“孝悌”,推而广之的其他私人关系主要依靠忠、信等价值理念维系。
2.根据材料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点石联考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多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1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五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内蒙古部分名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部分校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赣州市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十校联考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最近下载
- XXX社区康养生活驿站.pptx VIP
- 南昌市新建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2025.docx VIP
- 2025年社区康养站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docx VIP
- 1.八项规定主题教育知识应知应会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专题19 实验的基础知识及仪器的使用(解析版)-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pdf VIP
- 专题22 电学实验(解析版)-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pdf VIP
- 新媒体文案创作(山东联盟)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齐鲁理工学院.docx VIP
- 2025年八项规定主题教育知识应知应会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VIP
- 教你三步查看老婆微信聊天记录.docx VIP
- 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论文.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