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语故事—画荻教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画荻教子

【成语】:画荻教子

【拼音】:huàdíjiàozǐ

【释义】:荻:草本植物,形状似芦苇。指用荻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1)成语出处

《宋史·欧阳修传》:“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2)成语故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吉水(今属江西)人,是宋代杰出的散文家、史学家、考古家和诗人。

欧阳修出身于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但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生活非常困难。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小欧阳修从庐陵(今江西永丰)来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以便孤儿寡母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些许照顾。

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妇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养子女的重担。欧阳修很小的时候,郑氏不断给他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

欧阳修稍大些时,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于是她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知半解,却增强了他对读书的兴趣。

家里太穷,郑氏买不起纸笔,有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芦苇),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

欧阳修聪明伶俐,很快便学会了识字,并认识了很多字,在母亲的教育下,他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到十岁的时候,他就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有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

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欧阳修特别懂事,发奋图强,学习成绩优异,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欧母不仅助力儿子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同时教导儿子做人为官的道理,以其父亲为榜样希望欧阳修将来做一个为老百姓所爱戴的清廉好官。欧阳修的母亲一身正气,她的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着欧阳修,使欧阳修一生光明磊落,敢做敢为,受到后人的尊敬与爱戴。

3)成语寓意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非常贫寒,无钱购买纸笔。他的母亲就用荻秆当笔,在地上划着,教他写字。他读了很多古人的文章,母亲又教他写诗,待他渐渐长大后,便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可是家中无书可读,就到邻近的读书人家里去借书读,有时见好的诗文,便抄录下来,边抄边背。他读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将其视为最为重要的事情。他写的诗赋文章,已经达到了一般成年人的水平。

4)相关成语

近义词:画地学书?

反义词:放任自流、教子无方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