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涡轮基跨介质发动机性能仿真及模态转换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
水空跨介质航行器融合了水下航行器和空中航行器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在民用
与军用领域均具备重大战略意义,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跨介质航行器不仅需要满足
空中、水下两种性质迥异介质的工作需求,还需实现在两种介质中的多次且稳定的模态
转换,而跨介质发动机是制约跨介质航行器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对于跨介质发
动机的研究尚处于设计研发、原理验证阶段,并未获得跨介质发动机稳态、动态工作特
性及控制规律。因此,开展跨介质发动机的建模仿真及模态切换控制策略的研究工作十
分有必要。
本文以一种涡轮基跨介质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总体性能及控制策略问题展开
研究,建立了跨介质发动机数学与仿真模型,进行了空中、水下及入水过程的总体性能
仿真研究,给出了发动机相应模态下性能参数稳态与动态变化规律,制定了有效的控制
策略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首先,对该涡轮基跨介质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概述,基于模块化建
模思想,建立其空中模态与水下模态的部件级仿真模型。基于容积惯性、运动惯性及转
子惯性等过渡态数学模型,对发动机动态过程进行仿真计算。
其次,基于建立的空中模态与水下模态仿真模型,对该发动机两种模态下的稳态性
能及动态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发动机的稳、动态工作特性。并采用基于转速、航
速及燃气流量三种不同控制策略对该发动机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将不同控制策略的控制
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发动机处于空中模态下时,基于燃气流量的控制方法具有超
调量小、稳定时间短的优势,其稳态点较低,但与其余两种控制方法的稳态点差距并不
大;发动机处于水下模态下时,基于转速的控制方法超调量最大,基于航速的控制方法
次之,基于燃气流量的控制方法超调量最小,甚至转速、推力、航速等参数不存在超调
现象;在稳定时间方面,基于转速的控制方法稳定时间最短,基于航速的控制方法次之,
基于燃气流量的控制方法稳定时间最长。
最后,对跨介质发动机入水过程模态转换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将跨介质发动机入
水过程划分为入水准备、入水过渡和水下巡航三个阶段,从入水初速、入水角度等两个
方面探究入水条件对发动机入水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发动机入水点。据此,制定了跨介
质发动机入水过程模态转换控制策略,基于时序控制方法,建立了其入水过程模态转换
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能够满足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的性能
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需求,且保证各部件均在正常工作范围内运行。
关键词:跨介质发动机;涡轮基;性能分析;控制策略;模态转换
涡轮基跨介质发动机性能仿真及模态转换控制策略研究
Abstract
Theair-watercross-mediavehiclecombinestheadvantagesofunderwatervehiclesandair
vehicles,andhasbroadapplicationprospects.Ithasgreatstrategicsignificanceinbothcivil
andmilitaryfieldsandhasreceivedextensiveattentioninrecentyears.Thecross-mediavehicle
notonlyneedstomeettheworkingrequirementsoftwodifferentmediainairandunderwater,
butalsoneedstoachievemultipleandstablemodalconversionsinthetwomedia.Thecross-
mediaengineisoneofthecoretechnologiesthatrestrictthedevelopmentofcross-media
vehicles.Atpresent,theresearchontrans-mediae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