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书史》课件_第四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秘书工作大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要点:1.中央秘书机构初步发展为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部门。2.统治者高度重视秘书工作,秘书机构作用日益突出。3.领导和秘书关系协调发展。4.公文写作开始和其他文体分流,成为一种独立的应用文体。5.纸张成为公文唯一载体,新的公文制度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秘书工作大发展的时期第一节秘书机构和官职中央秘书机构的演进过程:以中书省取代尚书台,设门下省分散中书省之权,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秘书机构。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第一节秘书机构和官职一、设中书省替代尚书台(一)曹操设立秘书令、秘书丞秘书令秘书左丞秘书右丞秘书机构收发、处理奏章文书,拟制、传发教令秘书令、秘书左丞和秘书右丞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实相符的秘书官职。以秘书令为首的秘书机构也就成为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实相符的秘书机构。第一节秘书机构和官职(二)曹丕设立中书监、令幕府转变为中央秘书机构幕僚转变为国家正式秘书官员改称秘书令为中书令秘书左丞为中书监,秘书右丞为中书令首开亲信幕僚转化为朝廷秘书首脑的先例官署称作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掌管章奏、记录朝廷大事,参与政务中书省取代尚书台而成为政务枢纽第一节秘书机构和官职(三)中书省的主要秘书官员主官:中书监、中书令秘书官员:黄门郎、通事郎、中书舍人二、设门下省分中书省之权职责是在皇帝左右议论大政,出纳帝命,办理交付事项,起侍从顾问的作用第一节秘书机构和官职门下省分掌了中书省的一部分秘书工作,分散、限制了中书省的权力门下省的主官是侍中三、初步形成相互牵制的三省尚书台转化为政府机构,起执行作用三省分立、三省并重四、皇宫秘书官职典签、起居令史第二节主官与秘书的关系

一、曹操招纳、信用秘书人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知人善任第二节主官与秘书的关系二、诸葛亮对秘书的要求和提拔(一)诸葛亮选用秘书的方法不注重门第资历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第二节主官与秘书的关系

诸葛亮对秘书人员的考察: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第二节主官与秘书的关系

(二)诸葛亮对秘书的“参署”制度“违覆”“直言”“进人”(三)诸葛亮对秘书的提拔第二节主官与秘书的关系三、寒门掌机要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中正制”是指曹丕称帝后,根据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设立的,即令中央的一些官员兼任其原籍所在州郡的中正,根据“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的原则,察访本州郡的人才,列为九等,以备选用。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一、文书工作大发展的原因主观:政局多变,战乱频繁,统治者都需要掌握和充分利用公文发号施令、指挥政务对文书工作都高度重视客观:东晋初年,大量优质、价廉的纸张被用于书写,成为公文的主要制作材料笔、墨等书写工具显著改进汉字:楷书、草书、行书,便于书写。

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

二、公文拟写成为专门技能(一)公文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文”即文章、诗赋,必须有情辞声韵;“笔”即公文,不需要有韵,也不必具有文采,只要直叙,着眼于叙事达意,施于实用。“文”、“笔”之分,说明公文写作已经成为一门专门技能,有独特的要求、规格。大大提高了公文的质量(二)出现了专写公文的“手笔”

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

(三)对公文开始了理论研究蔡邕的《独断》曹丕的《典论·论文》曹植的《与汤祖德书》晋代虞挚的《文章别流论》应玚的《文论》陆机的《文赋》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任昉的《文章缘起》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曹丕最早研究公文文体《典论·论文》文体分成四大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并初步分析

文档评论(0)

酱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