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一模
语文试题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同散文比较,它并无一套特殊的语法。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诗人在语言上的呕心沥血往往是散文家所不可比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即使这样,诗人也几乎时时感受到一种辞不达意的痛苦。对龃龉不安的字眼反复调整,对一个句子的千百次琢磨,这仿佛已经成为诗人运用语言的正常方式。这种辞不达意的痛苦在散文中远非如此严重,由此可以推断诗的语言有别于散文语言。散文的语言功能在于描绘,而诗歌语言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同时发挥语言的描绘功能与抒情功能。正是这个特殊之处给诗人带来了苦恼。
古代文学批评家用“言不尽意”这一命题来表达诗人的苦恼。“言不尽意”似乎意味着存在一种脱离语言材料的思想。然而,马克思曾经作过这样的论断:“思想是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的。”任何思想的发生和发展,都只能凭借着语言材料而得以进行。但是,在具体的诗歌艺术创造经验中,“言不尽意”却是普遍存在的。许多批评家都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过种种表述。
我们应当意识到,“言不尽意”并非探讨语言与思想的关系。虽然诗人在传达上的困难总是通过“言”“意”关系强烈地表现出来,但纠缠在艺术构思中的却不仅仅是语言与思想的关系。既然诗的艺术创造很大一部分在于表现形象,那么诗的构思必定在一定程度上涉及语言与具体对象的关系。在更多的时候,诗人并非以逻辑思维的方式把握素材,因此,所谓的“意”也就不仅仅指清晰的思想,而是包括了印象、感觉、情感、情调等等。这种传达上所产生的困难还将因为诗的特殊内容与特殊形式而显得格外分明。总而言之,在传达者、传达方式和传达对象这三者构成的多重关系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落都将引起诗人“言不尽意”的感觉。
我们从这些关系中拈出几个明显的方面,分而述之:
第一,既然我们是对诗的语言加以讨论,那就不能不考虑诗的格律限制。一些日常生活中经过反复申述而得以表示的内容,将被压缩到平仄音韵都已经严格规范的一句话乃至一个字之中。这种限制往往致使一些诗人无法酣畅自如地传达他所要传达的一切。
第二,诗歌语言与具体对象的关系总是以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为中介的。诗人运用的语言将在什么程度上呈现出对象本来的面貌?列宁曾经说过:“任何词(语言)都已经在概括。”这就是说,语言与活生生的对象之间,永远存在着一般与个别的差距,尤其当我们面临着一个复杂多变的对象时,这种差距则更为明显了。没有人能将他在音乐中所吸取的一切印象叙述出来,从而使人能在他的语言中原原本本地感受到音乐。诗人同样不能运用语言把对象十足地呈现出来。
第三,在诗人的语言运用中,比具体的形象更加难以传达的是诗歌内容的另一方面——情感。刘禹锡曾经感慨道:“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袁枚也有同样的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语言中直接显现情感的词汇很少。也许由于情感是一种更为原始的心理活动,它不像思想那般确切坚实,因而语言往往难以找到切实的落脚之处。对于一些明确得接近思想因而可以分析的情感,人们可以用“悲伤”“热爱”这类词汇加以描述,可是内心一种模糊朦胧的摇荡,一阵轻轻拂过的骚动,人们则往往了然于心而无法形诸语言。至于多种情感微妙的混杂交流,强烈涌现又急剧消失,更常使语言无以名状,难以追踪。
(摘编自南帆《论诗的语言技巧》)
材料二:
“言不尽意”的困境给作家带来了大显神通的机会。古人苦于“言不尽意”,提出了超越语言的理想,而其思路和实践则与现代心理学息息相通。
古人所提出的超越语言的理想,就是寄意于言外。刘勰苦于“言不尽意”,苦于“言征实而难巧”,于是就另辟蹊径,创造性地提出在提炼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使意义产生于语言文字之外,也就是追求“言外之意”。这样一来,不但“言不尽意”的缺憾消失了,而且还可收到以少总多、余意无穷的效果。
对刘勰开辟的这一超越语言的思路,后人多有发挥与补充。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对欧阳修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梅尧臣的见解,不但包含了“言外之意”的思想,而且承继了《易传》的“立象以尽意”和刘勰的“窥意象而运斤”的传统,总结创作实践,明确提出通过“状难写之景”的途径,以达到“含不尽之意”的目的。对于寄意于言外这一论点,古代诗论家还从读者接受这一新角度作了论证。
语言作为一种心理实体,具有指称和表现两种功能。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说:“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后者不是物质的声音,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表象。它是属于感觉的。”例如,“山”这个词,一方面它是一个概念,即它是对各种各样的山的一种抽象,它无法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任何人也无法感觉到作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湖南省普通高中名校联考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检测(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江西省部分校高三下学期2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三湘名校教育联盟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三2月入学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东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西省卓越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2月高考预测卷(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四川省巴中市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最近下载
-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小升初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 VIP
- 2025年陕西铜川市事业单位招聘带编入伍高校毕业生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VIP
- 事业单位宣传工作总结PPT.pptx VIP
- TCCIAT_0003-2019_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模板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oc VIP
- 超声波探伤培训教材.doc VIP
- 2024年苏州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pdf VIP
- 合并工作底稿完整版带公式.xls VIP
- 2025江苏苏州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期招聘17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家具设计软件:SketchUp二次开发_(6).动态组件设计与应用.docx VIP
- 2025江苏苏州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期招聘17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