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3、适应障碍适应障碍是在一定的应激源影响下,由于个体的身心素质不良而导致的社会适应功能性障碍。⑴适应障碍的主要表现①以情绪失调为主的适应障碍。有的患儿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有的患儿情绪低落、悲观沮丧,也有的患儿焦虑与抑郁情绪并存,并具有其他的情绪失调。②以活力下降为主的适应障碍。患儿感到学习能力下降,活动效率明显不如从前。③以社会退缩为主的适应障碍。患儿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喜欢独居在家中,或躲在僻静处活动。第63页,共10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④以品行不端为主的适应障碍。常见的品行问题包括说谎、逃学、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⑤以躯体不适为主的适应障碍。患儿常自述有恶心、呕吐、便秘、腹泻、食欲不振、腰酸背痛等症状,但检查并未发现躯体存在特定的疾病。⑵适应障碍的临床鉴别适应障碍的症状标准是:①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变化。②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作用。第64页,共10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③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下列一项: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④存在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括妄想和幻觉)、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或品行障碍的各种症状,但不符合上述障碍的诊断标准。适应障碍的严重标准是:社会功能受损。适应障碍的病程标准是: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发生在一个月内,符合症状标准第65页,共10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至少已1个月。应激因素消失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适应障碍的排除标准是: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品行障碍等。⑶适应障碍的形成原因在生物因素方面,个体的遗传素质脆弱,特别是在处于较强的应激状态时,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综合协调功能削弱,有可能使患者体验到多种不适的躯体症状。在心理因素方面,某些性格缺陷,如敏感多疑、固执怯懦,对适应障碍具有直接或潜在的影响;第66页,共10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缺乏应对能力,也许形成适应障碍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在教养方面,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父母养育方式不一致,学校在入学适应和升学就业指导方面缺乏针对性,或者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过大,都有可能引发适应障碍。在环境因素方面,生活环境变迁、家庭结构改变、经济状况恶化、人际关系紧张、亲朋好友死亡等生活事件的刺激,是适应障碍的重要诱因。第67页,共10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选择性缄默症选择性缄默是指儿童原来已具有的语言能力,由于精神因素引起语言交际方面的退缩反应,有选择地保持沉默不语。本症较少见,多起病于3-7岁,女孩患病率多于男孩。患儿发病前一般智力正常,已有相当的语言能力;患病后在某些人多的场合拒绝讲话,在学校则持续不语。对于少数熟悉的对象,如母亲、祖母等,患儿可以讲话,且讲得正常。但与外人交往时仅用手势、点头或摇头表示自己的意见,偶尔也用写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第68页,共10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患儿的症状上学前易被忽视,常被视为正常的害羞。上学后持续表现出缄默征兆,才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患儿的学习活动可以照常进行,但存在学业不良、社交冷漠、伙伴很少等问题,有的患儿则拒绝上学。病因分析:素质因素。患儿病前的性格多为敏感、胆怯、孤僻,情感比较脆弱。家庭因素。患儿大多受到父母的过分宠爱,依赖心重,独立生活能力差。应激因素。早年感情创伤,家庭中的矛盾冲突,家庭结构变异,环境突然改变,等等,可能导致本病的发生。遗传因素。部分患儿的父母患有本症或神经症等心理障碍。第69页,共10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睡眠障碍学龄儿童的睡眠障碍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有入睡困难、夜惊和恶梦、梦游症等。⑴入睡困难临睡前不愿上床,或上床后半小时内不能入睡,是入睡困难的主要症状表现。学龄儿童的入睡困难主要与下列原因有关:临睡前过度兴奋,睡眠时间不规则或睡眠习惯不良,白天受到较强的精神刺激,学习负担过重,等等。⑵夜惊和噩梦夜惊多见于学龄初期儿童,男孩为多。多数患儿在入睡后半小时左右,突然尖叫、哭喊,手脚第70页,共10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乱动,双眼直视或紧闭,面色苍白,表情紧张,意识朦胧不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此时很难叫醒患儿。患儿似乎在遭受某种强烈的痛苦,对父母的安抚、拥抱不予理睬。整个惊恐发作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左右,患儿随即自行入睡,醒后对晚上的经历完全不能回忆。夜惊通常发生于非快速眼动期,有的患儿一夜可发作数次。噩梦常发生于快速眼动睡眠期。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