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段“双新”背景下的单元有效作业设计【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doc

义务教育学段“双新”背景下的单元有效作业设计【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效作业

【学科】

初中历史

【单元(或章)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标要求】

(一)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2.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时期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3.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4.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5.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二)新教材新变化

1.2024版七年级新教材在单元主题、课时标题、每课小标题都发生了突破性变化,如第一单元主题变为《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标题变为《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第2课标题变为《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第3课标题变为《中华文明的起源》;

2.新教材的每个单元主题页新增该阶段时间轴,对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增强学生对历史时序的认知;还新增了新课标对这一单元要达成的内容要求,为学生学习新知明确了目标。

3.新教材依据新课标对部分内容作了重新编排,使教材更符合新课标要求;如第1课新增了蓝田人、郧县人的描述;第2课新增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内容;第3课新增了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两个栏目等;

4.新教材引入了大量史学考古、理论研究新成果,课文标题后引语部分增加相应内容的图片信息,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图、新图片、考古新发现的遗物,历史知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如第1课引语旁配有《古人类活动场景想象图》,第2课引语旁配有《原始农作场景想象图》,第3课引语旁配有《炎帝、黄帝雕像》等。

5.新教材增加了“学史崇德”栏目,更符合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更符合新课标坚持德育在先的理念,更加符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才”的“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如第3课新增了【学史崇德】“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更好地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设计思路】

本单元作业设计在深化“双新”改革,落实“双减”政策背景下紧扣单元主题“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设计,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单元教学,培养学生贯通思维,本次作业设计以单元的形式设计。其中基础部分选择题根据课标要求分别对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进行考察。结构图则是综合考察本单元核心知识点,并帮助学生建立起框架意识和知识之间的区分对比意识。探究材料题主要针对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考察学生是否能做到知识迁移。实践活动针对整个单元的内容,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多方面能力。

根据作业目标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按照由易到难、由基础到探究实践的思维活动,将本单元作业类型为基础检测型和实践探究型。

基础检测型作业是在结束单元授课后,在课下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时长15分钟。实践探究型于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在实践课堂中完成,作业时长为2节课,90分钟,由教师指导完成。其中实践探究这一环节,由3-5人结组合作分工完成。

【作业评价】

作业分层完成:【A组】必做:基础检测、材料探究、实践探究作业

【B组】必做:基础检测、材料探究;选做:实践探究作业

【C组】必做:基础检测;选做:材料探究、实践探究作业

1、基础检测型评价方式:参考答案教师评价

2、实践探究型评价方式:评价量表(附于题后)师生共同评价

【作业内容】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基础检测

难易程度

☆☆

设计意图

掌握本单元核心知识,知道早期人类、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并且初步形成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通过填写思维导图,梳理单元脉络,建构框架意识和贯通意识。结合地图与时间轴进行基础知识整理,培养时空意识,另外根据文明演进的结构图,思考促进文明发展的因素,树立唯物史观,提高对中国史前文明的认识,同时落实分层作业。

(史料实证)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原像”(见右图)的主要依据是()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2.(史料实证)如下图为某同学筹备的中国境内某早期人类专刊的部分素材,以下选项中还能放到此专刊里的是()

磨制的骨针 B.打制的石锤C.炭化稻粒 D.彩绘陶盆

3.(时空观

文档评论(0)

cailin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声明:本帐号所发文档,来源于网络资源和个人收集,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原您的版权,请提出指正,我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资料,谢谢合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