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春秋时期的文化第四章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前770年~前476年)第三节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一、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与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二、老子和《道德经》三、孔子和《论语》参考文献教学目标练习与思考重点难点四、孙武和?孙子兵法?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春秋时代,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疑心。?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左传·僖公十六年?:“吉凶由人〞?左传·庄公十四年?:“妖由人兴〞?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左传·昭公十八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随着天的地位的动摇,天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桓公六年?:“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一、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与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1.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一、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与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2.朴素唯物主义的开展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二、老子和《道德经》1.老子其人其书老子像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二、老子和《道德经》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二、老子和《道德经》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乙本片断河南鹿邑县老子骑青牛塑像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二、老子和《道德经》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二、老子和《道德经》楼观台正殿。老子在这里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二、老子和《道德经》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二、老子和《道德经》2.老子思想概要〔1〕核心思想:“道〞是万物的始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从“道〞派生出来的。〔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3〕思想精华:朴素辩证法。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假设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三、孔子和《论语》1.孔子其人其书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幼年丧父,家道中落,曾做过“委吏〞和“乘田〞。中年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去职后,周游卫、宋、郑、陈、蔡、楚等国,到处游说,晚年又回到鲁国从事讲学。孔子的言论,由他的门人整理成为?论语?。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三、孔子和《论语》入周问道聚徒讲学周游列国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三、孔子和《论语》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三、孔子和《论语》唐写本郑玄注论语残页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三、孔子和《论语》2.政治思想孔子认为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关键是“礼治〞。复礼的途径是“正名〞,即以“周礼〞为准那么,正定名分,在“政〞、“刑〞之外实行德、礼。“天下有道,那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那么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那么庶人不议〞。“名不正那么言不顺,言不顺那么事不成,事不成那么无所措手足〞。“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三、孔子和《论语》3.伦理思想孔子认为,要实现“德治〞(礼治),必须提倡“仁〞学,“仁〞:从二从人,是指通过内心修养体验而到达无美不备的道德境界。“仁〞的终极目的在于“克己复礼〞。“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克己复礼曰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颜渊曰:“请问其目?〞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三、孔子和《论语》4.教育思想孔子大半生的时间从事教育活动。以礼、乐、诗、书教育学生。主张有教无类,提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在中国历史上起了巨大影响。?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为政?: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三、孔子和《论语》孔子塑像鲁壁孔子讲学图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文化四、孙武和《孙子兵法》孙武,生卒年不详,春秋末兵家的代表,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境内)人。以兵法13篇见吴王阖闾。阖闾用以为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显名诸侯。江苏吴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