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赤壁赋》
文体知识
1.赋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
崇甚至超过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
后人因推尊《史记》《汉书》,也把屈原等人的作品称为赋。将“赋”字用为文体
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第一人是司马相如。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赋的体式大致
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
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
范畴。赋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它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是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是文
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骈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
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习惯。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被人视作骈文。
2.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
东坡”。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
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宰
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
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
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再迁至密州(今山东诸城),移至徐州。元丰一
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区)团练副使,本州安
置,不得签署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
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
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
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
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
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
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
“三曹父子”(曹操、曹
丕、曹植)齐名。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
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政治倾向上,苏轼属以
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因其书法方面成就极大,故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
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苏轼提携的后人,著名的有“苏门四
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重要考点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乘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同“缭”,盘绕、围绕
3.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失意的样子;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所思慕的人。
今义:美貌的女子。
4.一词多义
(1)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
②歌曰“桂棹兮兰桨……”(歌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韵律)
④诗言志,歌永言(能唱的诗)
(2)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
③日夜望将军至(盼望)
④德高望重(名望,声望)
⑤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念头)
(3)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往)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如同,好像)
③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表假设,如果)
④突如其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⑤自以为不如(及,比得上)
(4)属
①举酒属客(劝请)
②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辈)
⑥有情人终成眷属(家属,亲属)
(5)于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②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表被动)
④强于百万之师(介词,比)
⑤告之于帝(介词,向)
5.词类活用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