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51
高考历史变化类试题解题技巧总结
一、答题指导
本质仍然是对信息提取能力的考察,要多阅读,多练习,才能提高得分。
二、答题术语
1.数据类变化
①持续增长/持续下降
②波动上升/波动下降
③先增后降/先降后增
④前期增速快,后期增速慢(放缓)
(注意)
①不许抄数字!(年份可以)
②注意转折年份(数据的拐点)
2.内容类变化(趋势)
固定格式:(1)从…到…;(2)逐渐XX化
①整体特征/趋势:逐渐国际化/法制化/规范化/大众化…;由衰败到复兴/繁荣;
②数量/规模/人数/范围:从少到多,从小到大
③类型/内容:从简单到复杂;
④地域:从沿海到内陆,从农村到城市;
⑤主导者:从政府到民间;
⑥内容/功能:从…到…(如新文化运动从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海军由近海防卫到具备远洋作战能力,)
⑦态度:从抵制到支持,从禁止到放开,逐步削弱/加强…;
⑧与…相比,?(出现了新的内容/采用了新的方法)
⑨阶段性变化(题目材料会给):A阶段…,B阶段…
【提示】同学们一定不要拘泥于以上总结,因为近几年变化类主观题的设问越来越灵活,通常会在“变化”前再加一个限定词,如2024年广东卷“乡里制度的变化”,或与特点类主观题结合设问,如2023年河北卷“北极探险变化的特点”。这就需要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灵活应对,比如:请描述近年来高考的变化。
(1)考试人数:逐年增加
(2)考试内容:由语数外+文综/理综,变为3+1+2或3+3模式
(3)考试难度:由易到难
(4)命题主体:从教育部统一命题到各省自主命题如果是《选必三》人口迁移的变化呢?
(1)数量:少→多;(2)范围:局部→全球;(3)目的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如果是人类对月亮认识的变化呢?从主观想象到形成科学认知。
文科需要具备这种发散性思维,平日里可以尝试以自问、互问的方式多加训练。
52
三、经典例题
1.(2024福建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秦代国家财政可区分为政府财政和皇室财政,分别由治票内史(汉代称大司农)和少府两个机构掌管;汉武帝时,因“外事四夷,内兴功利”遂将原本属于少府掌管的盐铁收入和酒税划拨给大司农;东汉光武帝时,少府掌管的山泽陂池等租税都交由大司农管辖,大司农成为最重要的国家财政管理机构。
——据林甘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等指出秦汉时期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演变的趋势。
②政府财政的地位不断提高,皇室财政的地位不断削弱;
②国家财政管理机构从分散走向集中(或国家财政管理权向大司农集中);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的皇室财政】
秦朝虽开创了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相互独立的体系,但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皇帝为了充实自己的小金库,会以各种理由加重赋税,侵蚀国家财政。如唐初将正赋之外的杂税收入归于皇室,安史之乱后则将全国租赋都收入大盈内库,明神宗为扩充私房(内帑)收入,派出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肆虐,以致商家纷纷停产,国家财源锐减,极大侵犯了国家正常的收支活动。皇权对财权的这种贪婪索求,还助长了贪腐之风,败坏了国家吏治,不少皇帝都曾卖官筹款,明码标价公开卖官,所得钱款都流入了自己的私库。
2.(2024辽宁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名帖亦称名刺(类似今之名片),古已有之,在明朝士大夫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宦官刘瑾受宠用事,“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以致“京师红纸价顿长十倍”。郎瑛(1487—1566年)在其著述中写道:“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金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可谓暴殄天物,奢亦极矣!?
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必兼亲者,方加‘眷’字。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
——摘编自(日)岸本美绪《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名帖的变化。
①材质精美化,尺寸大型化;
(由普通材质尺寸到红纸、金纸较大尺寸)
②名帖称谓多样化,礼节性用于更广泛地使用;(或名帖称谓由普通自谦到巴结自贱)
53
③名帖作用由拜谒通报,到成为阿附权贵、奉迎讨好的工具。(或更加凸显使用者的身份地位)
【简评】本题难度较大,同学们可能无处下手,此时就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了。名片的变化,由名片我可以联想到:(1)用什么做的(材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