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八纲辨证.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八纲辨证

辨证方法八纲辨证—疾病共性得概括,总纲脏腑辨证—内伤杂病,基础卫气营血辨证—温热病六经辨证—外感伤寒病

第一节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将四诊所获得得症状和体征,分析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具有普遍性得证候类型,用于说明病位、病性、邪正力量对比及疾病类型得辨证方法。

第一节八纲辨证表、里证—病位深浅寒、热证—疾病性质虚、实证—邪正盛衰阴、阳证—疾病类型八纲辨证表、热、实证—阳证里、寒、虚证—阴证

一、表里证辨别疾病得病位病邪侵犯肌表-病位浅-表病在脏腑-病位深-里

(一)表证1、特点发病急,病程短,病位浅2、症状舌苔薄白,脉浮,恶风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气喘被毛逆立寒颤

(一)表证3、治法汗法解表法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二)里证1、特点病位在脏腑,病变较深2、成因表邪不解内传外邪直中脏腑饥饱劳役及情志伤

(二)里证3、症状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辨别疾病所在脏腑4、治法辨寒热虚实温、清、补、消、泻······

(三)表证与里证得关系1、表里转化(1)表邪入里表邪不解,内传入里,由表证转化为里证抵抗力下降;邪气过盛;失治、误治·······表热证→里热证

(三)表证与里证得关系1、表里转化(2)里邪出表病邪由里外透肌表,里证转化为表证抵抗力增强,邪气衰退,病情好转痘疹类疾病内热,喘促,烦躁······痘疹渐出,病情减轻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

(三)表证与里证得关系2、表里同病表证和里证同时在同一个畜体上出现(1)成因外感表证未解入里外感内伤同时致病先有内伤又感外邪

(三)表证与里证得关系2、表里同病(2)类型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表里俱寒(热、虚、实)表里同病

(三)表证与里证得关系2、表里同病(3)治则先解表而后攻里表里双解里证紧急,急当救里

(四)表里辨证要点1、掌握表里证各自得特征表证:发热恶寒并见,脉浮里证:发热不恶寒或仅见恶寒,脉沉2、注意表里同病及其兼证表里同病,半表半里

(四)表里辨证要点3、注意表里转化初病属表,继而出现里证,应辨别表证已解或未解初病属里,继而出现表证,应辨别里证出表或又感表邪

二、寒热证辨别疾病得性质寒证:感受寒邪,或机能活动衰退热证:感受热邪,或机能活动亢盛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阳盛则热阴虚则内热

(一)寒证1、病因外感风寒久病致阳气耗伤内伤阳气又感阴寒

(一)寒证2、症状口色淡白或青,口津滑利,舌苔白,脉迟;尿液清长,粪稀,鼻寒耳冷,四肢发凉···3、治则寒者热之(寒实证)阴病治阳(阳虚证)

(二)热证1、病因外感风热久病阴虚阴虚又感热邪

(二)热证2、症状口色红,口津减少或干粘,舌苔黄,脉数;尿短赤,粪干或泻痢腥臭,呼气热,身热3、治则热者寒之(实热证)阳病治阴(阴虚证)

(三)寒证与热证得关系1、寒热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寒证与热证可以相互转化寒证转化为热证热证转化为寒证

(三)寒证与热证得关系1、寒热转化(1)寒证转热证先出现寒证,后出现热证,寒证随之消失表寒证→里热证恶寒发热,舌淡苔白,脉浮紧→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三)寒证与热证得关系1、寒热转化(2)热证转寒证先出现热证,后出现寒证,而热证随之消失里热证→里寒证急性泄泻过度,阳气随津液耗损→体温突降,末梢冰凉,口色青白,脉沉

(三)寒证与热证得关系1、寒热转化寒证、热证互相转化,反映邪正得盛衰寒→热,正气盛热→寒,邪盛正虚,正不胜邪

(三)寒证与热证得关系2、寒热错杂在同一病畜身上,既有寒证,又有热证,寒证和热证同时存在单纯里证得寒热错杂表里同病得寒热错杂

(三)寒证与热证得关系2、寒热错杂(1)单纯里证得寒热错杂上寒下热:上部有寒证,下部有热证表现草料迟细—寒在胃尿短赤—热在膀胱上热下寒:上部有热证,下部有寒证表现口舌生疮—热在心经粪稀薄—寒在胃肠

(三)寒证与热证得关系2、寒热错杂(2)表里同病得寒热错杂表寒里热先有内热,又外感风寒外感风寒入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恶寒发热—寒在表舌红苔黄—热在里

(三)寒证与热证得关系2、寒热错杂(2)表里同病得寒热错杂表热里寒素有里寒而复感风热表热证未解,误治损伤脾胃阳气素有里寒草料迟细,口流清涎,粪便稀薄又感风热发热,咽喉疼痛,咳嗽

(三)寒证与热证得关系3、寒热真假在疾病发展到危重阶段时,会出现一些症状与疾病本质相反得假象真热假寒真寒假热

(三)寒证与热证得关系3、寒热真假(1)真热假寒内有真热,外见假寒得症状四肢发凉,但口色深红,口干,舌苔黄,体温高阳盛于内,拒阴于外

(三)寒证与热证得关系3、寒热真假(2)真寒假热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得症状体表发热,但口色淡,舌苔白,粪便稀薄,尿液清长阴盛于内,逼阳于外

(四)寒热辨证要点1、从体表温度、饮欲、粪尿、口色和脉象综合分析判断寒证

文档评论(0)

sw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