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行业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稀土永磁材料生产企业》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的有关标准制修订计划
的要求,推荐性行业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稀土永磁材料生产企
业》计划正式下达,项目计划好为2024-1909T-XB,完成周期为12个月。2025
年3月4-6日,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2025年第二次
稀土标准工作会议,会上对《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稀土永磁材料生产
企业》行业标准进行了落实。该项目由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金龙稀土
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大
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赣州碳足迹科技有限公
司、江西中石新材料有限公司、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
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百琪达智能科技(宁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中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包头堇创科技有限公司、包头市科锐微磁新材料有限
责任公司、有研稀土(荣成)有限公司、中稀天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
头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实完成。
1.2起草单位情况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稀土产业的龙头企业,是厦门钨业的
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稀土分离、稀土精深加工以及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目前已形成了从冶炼分离—稀土金属加工—三基色荧光粉--磁性材料完整的稀
土深加工产业链,是稀土行业深加工比例最高、产业链最全、最具综合竞争力的
稀土企业。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所生产的稀土功能材料产
品广泛的应用于冶金化工、功能陶瓷、光学玻璃、激光晶体、节能电灯、风力发
电、汽车电驱、家用电器、IT通讯、节能电机、工业机器人等各大领域。经过多
1
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
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福建
战略性新兴产业20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省稀土
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实验检测中心等荣誉,并凭借
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众多客户的好评和信赖。公司树立了“打造世界一流
的稀土材料产业基地”的愿景,秉承“传承红色文化、创新稀土科技、创造美好
未来”的使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链优势、装备及技术优势、研发优势、
专利优势五大优势,推进稀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成就中国稀
土材料产业标杆企业。
金龙稀土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坐落于包头市稀土高新区,是福建省稀土
产业龙头企业、厦门钨业控股子公司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项目总用地200亩、总投资20亿元。公司规划年产稀土永磁新材料20000吨,
首期5000吨稀土永磁新材料项目预计2025年6月底投产。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
源汽车、智能家电、现代高端风力发电、3C数码产品、高效节能电机等领域。
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致力于为客
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结合公司自行研究创新的生产技术,以及高度自动
化和智能化的装备,用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成本为客户的提供性能更优良、品质更
稳定的烧结钕铁硼产品。包头金龙将秉承厦钨“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使用户得
到满意服务,为股东取得丰厚回报,与社会共谋和谐发展”的企业使命,充分利
用厦钨母公司的雄厚实力以及自身的综合优势,成就中国稀土材料产业标杆企业,
并逐步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稀土材料产业基地,成为稀土材料及应用产业一颗璀璨
的明珠。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方稀土),始建于1961
年,是内蒙古自治区工业长子——包钢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也是中国稀土工业的
起源。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被誉为“中华稀土第一股”。2015年
率先完成稀土大集团组建,实现对北方轻稀土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目前,北方
稀土已拥有分子公司40余家,员工9000余人,分布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
实现了跨地区、跨所有制、多领域协同发展。是全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