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在跨学科学习中的两种路泾走向
跨学科学习一大重要目标是让学生能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思想方法体系解决实际问题。关联小学语文的跨学科学习,拓宽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运用领域,语文学科在其中发挥功能的路径却不尽相同,概言之,一是作为主导学科,起主攻作用;二是作为辅助学科,发挥助攻功能。
作为主导学科时,学习活动坚持语文的学科立场,同时探寻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借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协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适应实际生活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加强语文素养。作为辅助学科时,以其他学科为主导,为学习活动提供支持,如确保表达兼具准确性和逻辑性,或是让表达形式更丰富,艺术体验得到深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两种路径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内容、重点、目标等的确立上,都要有针对性地处置。
一、主攻,立足语文本位
将语文置于跨学科学习的主体位置,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融人其他学科知识,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促成学生获得更广阔的视角和更丰富的知识背景。这种情况下,应将语文作为跨学科学习的主导学科,通过跨学科学习深化语文教学。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养
从多个维度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愿意理解文本,从而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下《赵州桥》为例,如需开展跨学科学习,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等都有可联系的知识点。如对课文中“九米多宽”的认知,联结数学课“认识米”这一知识点,请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双臂平伸约一米,九位学生平伸双臂的长度大约就是赵州桥桥面的宽度,使学生直观感受本段是如何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这句话来写清楚的,从而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在认识赵州桥的拱形结构时,引入科学课关于“拱桥”的介绍,讲述拱的作用及受力特点,让学生理解赵州桥有多么坚固,从而感受到隋朝石匠李春匠心独运。课文最后所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则可联系道德与法治对“劳动”“劳动人民”的评价,阐明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对赵州桥是劳动人民智慧结晶这一判断深深认同。
这样的跨学科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壮观和坚不可摧,更能深刻地领悟这古老的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意义,学生不仅能够吸收语言文字的精华,还能体验到其他学科知识的无限魅力,丰富学习体验,激发探索知识的热情,较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融合学科资源,提升语言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上《精卫填海》,可巧妙将地理、数学等学科知识融人语文学习,通过计算、推理、想象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锻炼逻辑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原书《山海经》相应段落,由此得知精卫被东海吞没后的不甘。其次,结合地理知识,明确西山就是《山海经》中的发鸠山,公认的看法是位于今山西省长子县,又根据唐书《初学记》记载:“东海之别有渤,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结合地图标注,提出东海可能是今天的渤海。再次,根据比例尺的知识算出距离,以此想象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理于东海”的填海行为中,精卫填海飞行距离之遥远。最后,结合数学关于“大数”“体积”“容积”知识,算出填平东海所需的木石数量,让学生感知精卫以木石填海,想要把大海填平的使命之艰巨,然而精卫依旧坚持,日复一日,是何等勇敢无畏坚忍执着!
在融合多学科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语言训练,使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得到了有效的落实。通过这种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地复述这个引人人胜的故事,还能在讲述中融人自己的想象,使故事更加生动和富有吸引力。同时,学生在感受神话故事中神奇想象和鲜明人物形象时,能够深刻领悟精卫填海这一神话中所蕴含的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美好品质。深刻的感悟使学生在展开人物形象的交流和讨论时,能够更加深人地分析和理解人物性格,从而使得交流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这样的语言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拓宽学习视野,深化文本理解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上《麻雀》教学,如引人科学课“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就能更进一步强调,老年麻雀在面对猎狗时,害怕是本能,但它却打破本能反应,“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挚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以传神的笔调刻画出其舍身救雏的震撼场景,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也契合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这样的融合,使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麻雀》文本本身,而是将之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学生在分析屠格涅夫这篇文学作品时,能够结合多方面的知识,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书写弱小麻雀进发的光辉内涵,和作者记下自己所见所闻及由此引起的感受的意图。这种跨学科的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批判性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