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 含解析.docx

山西省太原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 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原市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

历史

(考试时间:上午9:00—10:15)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距今五千年到四千年左右的几处史前文化遗址位置示意图。考古人员在这些遗址发现有石城、宫殿、大量器型风格相似的玉器及玉制品加工点。据此可推知()

A.该地成为玉文化发源地 B.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C.当时国家形态已经成熟 D.区域地理影响早期文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几处史前文化遗址”“大量器型风格相似的玉器及玉制品加工点”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在山西太原附近的几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玉器及玉制品加工点风格相似,说明这一带早期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流和互鉴,即区域地理影响早期文明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该地区比其它地区玉文化产生时间早并且影响了其它地区,排除A项;仅山西一地不足以说明整个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排除B项;材料展示的是山西地区史前玉器及玉制品加工点的相似,并且,据所学,当时国家形态初显远未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

2.《春秋左传》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自先秦而汉,古代服饰逐渐形成了大气鲜明、尊崇礼制的特点。后世历代服饰虽受经济发展与民族交融等诸多因素影响,但汉服风度的基本内涵未曾改变。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A.多样性 B.包容性 C.传承性 D.统一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中提到自先秦而汉,古代服饰形成了大气鲜明、尊崇礼制的特点,后世历代服饰虽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汉服风度的基本内涵未曾改变,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传承,即后代对前代文化的继承和保留,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性,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汉服风度基本内涵的延续,而非服饰文化在形式、风格等方面的多样,排除A项;包容性侧重于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容纳其他文化的精华,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对其他文化的包容,排除B项;统一性一般指文化在整体上具有一致的特征或趋向,材料重点是在说汉服基本内涵的传承,而不是强调文化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3.甘肃居延汉简记载,汉代在河西走廊“置屯戍守,移民实边”,戍卒平日耕作、战时成兵,并建有烽燧预警系统。简文中有“田卒”“河渠卒”等称谓及“日迹”(巡视边境)记录。这些记载表明汉代()

A.兵农合一体制助推边疆治理 B.边疆屯垦有效推动民族交融

C郡国并行制度保障国防安全 D.丝绸之路繁荣促进区域开发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中“田卒”“河渠卒”等称谓及戍卒平日耕作、战时成兵的记载,体现汉代边疆戍卒兼具农业生产与军事防御的双重职能,符合“兵农合一”的特点,这种体制既保障边疆粮食自给,又强化防御力量,有效维护边疆稳定,A项正确;材料仅提及屯垦戍边和边境巡视,未涉及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互动或文化交融内容,排除B项;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分封诸侯与郡县并存的行政制度,与题干中河西走廊的军事屯戍及预警系统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题干所述屯戍措施属于军事和农业开发范畴,未提及丝绸之路贸易或经济交流对区域开发的推动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4.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推行三长制,规定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由本乡“强谨者”充任,负责清查户籍、征发赋役。这一制度的推行()

A.促进了鲜卑与汉族通婚融合 B.加强了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C.保障了均田制度的有效实施 D.削弱了门阀士族政治特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三长制通过邻、里、党三级基层组织结构,由乡中“强谨者”担任各级长官,直接负责户籍清查和赋役征发,强化了政府对人口和资源的掌控,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B项正确;鲜卑族与汉族通婚是孝文帝另一项汉化措施(如禁止鲜卑贵族同姓通婚、鼓励与汉人联姻),与三长制无直接

文档评论(0)

175****9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