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ublikumbeschimpfung《骂观众》PeterHandke彼得·汉德克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作品鉴赏
内容简介来源:余光复《用语句的形式表现世界──—评汉德克的“说话剧”》《骂观众》(Publikumbeschimpfung)是一部“语言剧”(SprechStück),这出戏剧以语言荒诞为唯一的表现手法,它没有情节和对白,没有舞台场景,没有戏剧冲突,没有实际角色,也没有道具,更没有人物形象,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台上各说各的独白,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交流,而且每段独白、各人的独白也没有意义上的逻辑联系。01
作者简介02?奥地利当代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Handke,1942—)素来以标新立异著称。他在当代德语文坛具有重要的影响,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Jelinek,1946—)曾公开宣称,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项大奖,也不会去斯德哥尔摩领奖,而应该获得这一奖项的是彼得·汉德克。来源:聂军《感受真实,重塑经典———认识彼得·汉德克》
作者简介02◎彼得·汉德克出生在奥地利克恩滕州格里芬一个铁路职员家庭。1961年入格拉茨大学读法律。24岁出版第一部小说《大黄蜂》后促使他放弃法律专事文学创作。同年发表使他一举成名的剧本《骂观众》,在德语文坛引起空前的轰动。他创作的《卡斯帕》,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论,他也被誉为创造“说话剧”与反语言规训的大师。◎在文学创作之外,汉德克与文德斯合作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成为影史经典,他导演的电影《左撇子女人》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来源:豆瓣读书
作者简介02来源:聂军《感受真实,重塑经典———认识彼得·汉德克》主要创作特征:通过对主观感受的强调与描写突出作品的审美内涵;即使他的早期作品表现出明显的反传统倾向,但其创作方式也不同于一般否定传统的做法,而是通过强调审美主体的主观性力求在创作角度和手法上构建一种新的写作模式,即在作家与表现对象、文本与读者、文学与现实之间构建一种新型的直接关系,促使文学的审美性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得以彰显出来,体现出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基于当代现实以辨证方式接受经典、延续经典、重塑经典的理想主义创作方式。
作者简介02来源:韩瑞祥《彼得·汉德克:“我在观察、理解、感受、回忆、质问”》①20世纪60年代语言游戏及语言批判阶段的主要作品:《自我控诉》(1966)、《预言》(1966)、《卡斯帕》(1968),诗集《内部世界之外部世界之内部世界》(1969)等②20世纪70年代寻求自我的“新主体性”文学阶段的主要作品:《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1970)、《无欲的悲歌》(1972)、《短信长别》(1972)、《真实感受的时刻》(1975)、《左撇子女人》(1976)③20世纪80年代对社会生存现实的困惑和寻求在艺术世界里感受永恒与和谐阶段的主要作品:《铅笔的故事》(1982)、《痛苦的中国人》(1983)、《重现》(1986)、《一个作家的下午》(1987)、《试论疲倦(1989)、《试论成功的日子》(1990)④20世纪90年代反思战争的现实和人性的灾难阶段的主要作品:《梦幻者告别第九国度》(1991)开始,汉德克的作品如《形同陌路的时刻》(1992)、《我在无人湾的岁月》(1994)、《筹划生命的永恒》(1997)“中国的观众总是抓着《骂观众》这出戏不放,对我来说有一点不礼貌。那是好几十年前的作品了,我也不认为是什么后现代主义,那是我22岁时创作的作品,当时根本没有‘后现代’这个词语,希望大家放过我,不要再给我贴上‘后现代主义’这样的标签。”来源:孙若茜《彼得·汉德克究竟需要撕掉多少标签?》
创作背景03来源:聂军《感受真实,重塑经典———认识彼得·汉德克》何安安《彼得·汉德克:德国文学“活着的经典”》1961年,汉德克开始参加“城市公园论坛”的文学活动,成为“格拉茨文学社”的一员。《骂观众》是汉德克对传统戏剧的公开挑战,也典型地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前期“格拉茨文学社”在文学创造上的共同追求。就在《骂观众》发表之前不久,汉德克已经在“四七社”文学年会上展露锋芒,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严厉地批评了当代文学墨守于传统描写的软弱无能。在他纲领性的杂文《文学是浪漫的》《我是一个住在象牙塔里的人》中,汉德克旗帜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点:文学对他来说,是不断明白自我的手段;他期待文学作品要表现还没有被意识到的现实,破除一成不变的价值模式,认为追求现实主义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方正证券-金蝶国际-0268.HK-公司深度报告-赛道+卡位+经营优化,蝶变的中国SaaS龙头.pdf VIP
- 施工机械租赁方案.pdf VIP
- 租赁设备施工服务方案.docx VIP
- 【公开课】中正朴雅——楷书对联练习与创作+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中国书画.pptx VIP
- 高中音乐试题及答案.pdf VIP
-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管理专家共识.pptx VIP
- 机械租赁服务方案.docx VIP
- 保利中心物业服务方案.ppt VIP
- 2025上半年软考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 .pdf VIP
-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824机械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