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塑造研究
一、元代商业环境与商人群体地位
(一)元代商业政策的特殊性
元代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商业政策呈现出鲜明的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特征。据《元史·食货志》记载,至元年间全国商税收入达白银45万锭,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8.7%,这一比例远超宋金时期。政府实施的”斡脱”制度(官商合营)使得商人群体获得空前的政治优待,如《通制条格》中明确记载商人可”乘驿马,佩虎符”,这种特权地位为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塑造提供了现实基础。
(二)商人社会地位的矛盾性
尽管商人群体在经济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其社会评价仍受传统儒家观念制约。元代科举长期停废(1313年才恢复),导致文人阶层出现分化,部分文人开始关注商人群体。这种矛盾性在元杂剧中体现为商人形象的双重性:既有《看钱奴》中贾仁式的吝啬鬼形象,也有《东堂老》中李实式的儒商典范。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指出,这种矛盾反映了元代特殊社会结构中价值观念的剧烈碰撞。
二、元杂剧商人形象的类型学分析
(一)负面商人形象的典型塑造
元杂剧中约63%的商人角色具有负面特征(据《全元戏曲》统计),主要集中于高利贷者、奸商等类型。《窦娥冤》中的卢医、《看钱奴》中的贾仁,其形象塑造往往通过夸张的科诨表演强化道德批判。这些角色常被赋予生理缺陷(如贾仁的”饿纹入口”),暗示其道德败坏与天理昭彰。青木正儿在《元人杂剧序说》中认为,这种脸谱化处理折射了民间对商业资本的道德焦虑。
(二)正面商人形象的文化突破
约17%的商人形象呈现积极特征,如《东堂老》中的李实、《朱砂担》中的王文用。这些角色往往兼具儒家仁义与商业智慧,李实教导浪子的”勤俭持家”训诫,实则是将商业伦理纳入传统道德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正面商人多被设定为没落士族后裔,如《老生儿》中的刘从善原为”诗礼传家”,这种身份嫁接反映了文人对商人群体价值重估的谨慎态度。
三、商人形象的戏剧塑造手法
(一)语言符号的阶层标识
元杂剧通过独特的语言程式建构商人身份。商人角色常使用”金银”“本利”“买卖”等行业术语,且宾白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角色。以《散家财天赐老生儿》为例,商人刘从善的宾白占其台词总量的82%,远超旦、末角色。这种语言特征既强化了职业属性,也暗示商人在道德话语体系中的”失语”状态。
(二)情节结构的隐喻功能
商人故事多采用”得宝-失德-遭报”的三段式结构。《看钱奴》中贾仁通过掘藏暴富,最终却落得”二十年看钱奴”的悲惨结局。这种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实际上构建了商业活动与道德审判的戏剧化关联。徐朔方在《元代戏曲史稿》中指出,此类结构本质上是文人群体对商业资本扩张的本能抗拒。
四、商人形象的社会文化功能
(一)市民价值观的艺术投射
元杂剧中商人形象的多元化,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诉求。《东堂老》第四折李实长达三百余字的独白,系统阐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商业伦理,这种长篇说教在元杂剧中实属罕见。据朱权《太和正音谱》记载,此类剧目在勾栏演出时,商人观众占比可达四成,说明戏剧创作与受众需求形成双向互动。
(二)士商关系的镜像反映
元代文人大量参与杂剧创作,其”沉抑下僚”的生存状态促使他们重新审视商人群体。马致远《黄粱梦》中吕洞宾度化的小商人,实则是文人自身命运的艺术投射。这种创作心理导致商人形象常被赋予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如《朱砂担》中的王文用兼具商人的机敏与文人的诗意,形成独特的”士商合流”形象。
五、商人形象塑造的历史影响
(一)明清商贾文学的范式确立
元杂剧开创的商人形象类型,为后世文学提供基本范式。冯梦龙”三言”中施复(《施润泽滩阙遇友》)的仁义形象,明显承袭《东堂老》的创作传统。而《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其贪婪纵欲的性格刻画又可追溯至元杂剧中的负面商人典型。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这种承续关系构成中国商贾文学的核心谱系。
(二)商业伦理的戏剧化建构
元杂剧通过艺术加工,将传统伦理注入商业活动。《老生儿》中”善有善报”的财富观,《东堂老》倡导的”以义取利”原则,实际上构建了早期商业伦理的戏剧模型。这种建构深刻影响了明清商帮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晋商”以义制利”的经营理念,与元杂剧呈现的价值取向存在明显的历史呼应。
结语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塑造,既是特定历史语境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调适的艺术见证。从道德批判到伦理重构,从类型化到个性化,这些舞台形象不仅记录了元代社会的深刻变革,更开创了中国文学刻画商人群体的新范式。其蕴含的商业伦理思考与文化融合智慧,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与人文启示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ECS 151-2019 沟槽式连接管道工程技术规程.pdf VIP
- 2025年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猝死应急预案脚本.doc VIP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时教学PPT课件合集共62套.ppt VIP
- 2025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气管导管脱落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用友U8V15.0安装方法(WIN10X64_20H2)SQL2016SP2版.doc VIP
- 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电子招标投标办法.ppt VIP
- 黑布林阅读初三9《丢失的白象》中文版.pdf
- 西南交通大学824机械原理2023年考研真题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