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期节度使制度异化过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代时期节度使制度的异化过程

一、节度使制度的起源与初期功能

(一)唐代节度使制度的形成

节度使制度始于唐高宗时期,最初为应对边疆军事防御需求而设立。开元年间,唐玄宗为加强边境防务,在北方设立十大节度使,总揽辖区内的军事、财政和行政大权。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节度使“统辖数州,兼理军民”,其权力范围涵盖军队指挥、赋税征收及官吏任免。这一制度在安史之乱前有效维护了边疆稳定,但已埋下地方权力膨胀的隐患。

(二)安史之乱后的权力扩张

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唐朝为安抚降将,允许部分节度使在内地设立藩镇。至唐德宗时期,全国藩镇数量增至40余个,形成“河朔三镇”等割据势力。这些节度使逐渐脱离中央控制,甚至自行任命官员、截留赋税。史学家陈寅恪指出,晚唐节度使已从“边将”演变为“地方诸侯”,其职能由军事防御转向地方自治。

二、五代时期节度使制度的异化动因

(一)中央权威的持续衰落

五代十国(907-960年)承接唐末藩镇割据局面,政权更迭频繁,50余年间中原历经后梁、后唐等五个朝代,平均统治时间不足11年。皇权衰弱导致中央无力约束地方,《资治通鉴》记载后唐明宗时期,节度使“多专地以自封,赋税不入于朝廷”。据王赓武统计,五代时期地方藩镇截留的赋税比例高达70%,远超唐代的30%。

(二)军事割据的经济基础

五代节度使通过控制土地、盐铁专卖和商业税收,形成独立经济体系。例如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据河北六州,岁入钱百万缗”,其经济实力超越中央财政。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使藩镇能够长期维持私人武装,据《宋史·兵志》载,单个节度使常拥兵3-5万,远超中央禁军规模。

(三)武人政治的恶性循环

五代政权多由节度使武力篡位建立,如后梁朱温、后唐李存勖皆出身藩镇。这种“枪杆子出政权”的实践,强化了军事将领的政治地位。宋人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批评:“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种观念导致节度使将辖区视为私产,权力传承呈现家族化趋势。

三、节度使权力异化的具体表现

(一)行政权力的全面僭越

节度使在辖区自行设立官僚体系,后汉时期青州节度使刘铢“自置刺史以下官,皆以牙兵充任”。地方官员任命完全脱离中央吏部管辖,形成“独立王国”。据《五代会要》统计,五代时期由中央直接任命的刺史不足总数20%。

(二)军事力量的私人化

节度使豢养牙兵作为私属武装,这些军队“唯知藩帅,不知天子”。后唐明宗李嗣源本为河东节度使,其篡位成功正赖于私人武装“横冲都”。牙兵待遇优厚,《旧五代史》载幽州节度使赵德钧“给牙兵岁赐绢十匹、钱万贯”,远超禁军标准。

(三)财政体系的割裂

地方设立“支计务”截留中央税收,并发行地方货币。考古发现吴越国节度使钱镠铸造的“宝正元宝”,其成色、重量均异于中央铸币。后周显德二年(955年),中央财政收入仅450万贯,而淮南节度使李景私库存钱即达300万贯。

四、异化过程对政治生态的影响

(一)中央集权的结构性危机

五代各朝为笼络节度使,不得不加授“中书令”“尚书令”等虚衔,导致职官体系混乱。后晋高祖石敬瑭为获取节度使支持,甚至割让燕云十六州予契丹。这种妥协使得中央权威进一步流失,形成“弱干强枝”的政治格局。

(二)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

频繁的藩镇战争导致人口锐减,据葛剑雄研究,华北地区人口从唐天宝年间的3000万降至五代末期的1500万。农业生产体系崩溃,《册府元龟》记载后汉时期“河南诸州,田畴荆棘,十室九空”。

(三)制度重构的历史契机

极端的地方割据促使宋初进行深刻改革。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节度使兵权,实施“三司使”分割地方财权,并推行文官知州制度。这些措施终结了节度使割据传统,但也造成宋代“积弱”局面的形成。

五、抑制权力异化的失败尝试

(一)后唐庄宗的削藩努力

同光元年(92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试图收回节度使财权,命各镇“两税三分,一上供,一留使,一留州”。但遭成德节度使王镕武力反抗,最终被迫妥协。这次失败证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难以解决制度性矛盾。

(二)后周世宗的系统改革

显德年间(954-959年),周世宗柴荣实施“括户政策”强化中央户籍控制,整编地方军队为禁军,并派文官监督节度使。这些措施使中央财政收入三年内增长120%,但改革因世宗早逝未能彻底实施。

结语

五代时期节度使制度的异化,本质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博弈失衡的产物。这种异化摧毁了传统官僚体系的制衡机制,导致军事寡头政治盛行,但也为宋代构建文官主导的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历史镜鉴。其演变过程深刻揭示了制度设计需平衡效率与制衡、权力与监督的永恒命题。

文档评论(0)

eurek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