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吕氏春秋先己》《傅子正心篇》含答案.docxVIP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吕氏春秋先己》《傅子正心篇》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吕氏春秋先己》《傅子正心篇》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

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善响者不于响于声,善影者不于影于形,为天下者不于天下于身。

故反其道而身善,行义则人善矣,乐备君道而百官已治矣,万民已利矣。上失其道,则边侵于敌;内失其行,名声堕于外。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商、周之国,谋失于胸,令困于彼。故心得而听得,听得而事得,事得而功名得。五帝先道而后德,故德莫盛焉;三王先教而后杀,故事莫功焉。

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诗》曰:“执辔如组。”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故子华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

《吕氏春秋·先己》

?

材料二: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故天下不正,修之国家;国家不正,修之朝廷;朝廷不正,修之左右;左右不正,修之身;身不正,修之心。心者,神明之主,万物之统也。

夫有正心,必有正德,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大雅》云:“仪刑文王,万邦作孚。”此之谓也。有邪心,必有枉行,以枉行临民,犹树曲表,而望其影之直也。古之大君子,修身治人,先正其心,自得而已矣。能自得,则无不得矣。苟自失,则无不失矣。无不得者,治天下有余。故否则保身居正,终年不失其和,达则兼善天下,物无不得其所;无不失者,营妻子不足。故否则是己非人,而祸逮乎其身,达则纵情用物,而殃及乎天下。

昔者有虞氏弹五弦之琴,而天下乐其和者,自得也。秦始皇筑长城之塞以为固,祸几发于左右者,自失也。夫推心以及人,而四海蒙其佑,则文王其人也。不推心以虐用天下,则左右不可保,亡秦是也。古之达治者知心为万事主动而无节则乱故先正其心。其心正于内,而后动静不妄。以率先天下,而后天下履正,而咸保其性也。斯远乎哉?求之心而已矣!

《傅子·正心篇》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古之达A治者B知心C为万事主D动而无节E则乱F故G先正其心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响,名词,回声,与《过秦论》中“天下云集响应”的“响”用法不同。

B.贰,重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且贰于楚也”的“贰”意义相同。

C.期,一周年,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的“期”意义相同。

D.刑,效法,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刑于寡妻”的“刑”意义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提到商周两朝国君在外难于推行政令,原因是心中计谋无当,强调“心得”的重要。

B.五帝把道放在首位,而把德放在其次,他们的德行超过了任何人;三王把教化放在首位,刑罚次之,所以没有事功。

C.材料二认为秦始皇的失败在于未能推心,最终导致了祸患,从反面论述心为万事主的主张。

D.材料二“心正→身正→左右正→朝廷正→国家正→天下正”,这一逻辑与《大学之道》中“八目”的内部关联是一致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

?

(2)以率先天下,而后天下履正,而咸保其性也。

14.理性的声音(文中观点)需要运用合适的论述方法来表达,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0.BDF

11.B??(贰于楚中“贰”的意思是从属二主)

12.B(“故事莫功焉”意思是没有比三王功业再大的,从整体论证上去推论句子意思。)

13.(1)大凡做事的根本,一定要首先修养自身,爱惜自己的身体。

(“本”“治”“凿”各1分,句意1分)

(2)用这作为天下人的表率,这样就能引领天下人实行正道,使天下人都能保持本性。

(“率先”“履”“咸”各1分,句意1分)

14.①类比:以声源决定回声、形体决定影子的物理规律,论述修养自身决定治天下的观点,将抽象哲理具象化。

②对比:用虞舜“五弦琴和天下”与秦始皇“筑长城祸左右”的对比,论证得心得天下的观点。

③引用:引用“执辔如组”及孔子“为天下”的阐释,将“修身”与“治天下”的关联神圣化,借经典权威论证观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