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写作押题范文8篇及分析.docVIP

2025届高考语文写作押题范文8篇及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2025届高考语文写作押题范文8篇及分析

从春晚到村晚

(标题巧用一字之差,列举现象,表现春节习俗的变化,引发思考。)

春节,是中国人最具仪式感的传统节日,也是蔚为大观的传统民俗大观园。从俗话说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想着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念兹在兹的牵挂,从万家灯火、其乐融融的温暖动人图景,到风雪载途的打工人千里走单骑抵乡归家的令人破防的故事,到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的春运……总而言之,春节,是中国节,更是中国结,明白了春节对于中国人的特殊意义,读懂中国人心中的亘古不变的春节情结,才算是真正读懂了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气。(运用排比、铺排手法,渲染春节对于中国人不同寻常的意义,先声夺人。)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不少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都不免感慨,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缺乏郑重的仪式感。不少人吐槽,爆竹声中一岁除,才是春节的标配。没有了毕毕剥剥的鞭炮声,春节还有什么年味?悦亲戚之情话,乐天伦之共叙,方显团圆之意,而不少打工者忘了归期,不少年轻人中“断亲现象”盛行。随着乡村振兴和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春节期间,“村晚”勃兴,万人空巷,一家人围炉夜话、共赏春晚的温馨记忆渐渐远去。于是不少人惊呼年味越来越淡。(欲擒故纵,先从“年味”渐淡入手,罗列现象,为下文“年味”依旧张本。)

其实,与其说是年味变淡,不如说是春节古老的习俗,与现代美好、时尚生活邂逅,异彩纷呈,使怀旧伤逝的我们,面对曾经熟悉的光景,感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从而产生了阵痛。(剖析世人心理,揭示共情。)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从春晚,到联欢村晚;从先前的压岁钱,到今天的微信抢红包;从先前的请安问候,到现在的短信祝福……不同时代,春节习俗应时而变,理固宜然。正因为变化,吐故纳新,才有如今浪漫、丰富多彩美好生活。(巧用句式“从……到……”,用于线性、纵向叙事举例,体现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

传统习俗如一条流淌的河流,不断注入新的清流。传统习俗如一条强劲的文化韧带,将历史、现实、未来紧紧相连。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很多习俗会呈现出“变脸”。很多传统习俗的变化,或是移风易俗使然,或是社会进步使然,或是人们观念水位的提升。

其实,除了变,今天很多传统习俗,无论是春节,还是其他传统节日,始终坚守内核,永远不曾走样。你看,除夕日的祭扫,后人们一尊还酹后土,俨然与逝去亲人的隔空对话;清明节的一炷清香,氤氲着人们慎终追远的朴素情思。你看,端午的粽香里,寄托着人们对先贤的深切缅怀;你看,每逢中秋,家人闲坐,品茶赏月,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天心月圆美好生活的希冀……除了黄皮肤、黑眼睛,这些传统习俗,也是“最中国”的文化基因,也是千古不易的文化图腾。(“你看……”句式,看似平常,实则高妙,用于列举现象,同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娓娓道来,具有亲和力。)

从春晚到村晚,虽世殊而时异,但情未随境迁。传统习俗染乎世情,系于时变,同时坚守本真,传承着悠悠的中华文脉,蕴含着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景,国泰民安的家国情怀。与时以偕行,融古以纳新,让我们在传统习俗的变与不变中,讲好古老鲜活的中国故事吧!

多一点“被讨厌”的勇气,少一点“真讨厌”的戾气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真正的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即不在意别人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被人认可。人生在世,与其活在他人的评价中,让自己被定义,不如自定义人生。一个人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因怕别人讨厌,处处迎合别人,见人请安,逢人堆笑,察言观色,取悦他人,往往会无法挺立脊梁,真我丧失。刻意合群,是人生最大的内耗。一味倾听周遭的嘈杂与喧嚣,往往会是心灵失聪,难以谛听内心的召唤。内心油腻,蝇营狗苟,变成自己都讨厌的样子。(开篇引述材料,顺势阐发,表明观点。)

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古往今来,成大事业者,往往有一点不怕“被人讨厌的勇气”,心怀一腔孤勇,踽踽独行。你看,王安石,在很多士大夫眼中,他是变古乱常的好事者,面对毁谤、责难,他“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的勇气砥砺自己,成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时人的白眼以待,历史的青眼相待,无疑是王安石最简洁丰富的墓志铭。北魏孝文帝,不顾群臣跪马谏阻,执意南迁。在群臣看来,他无疑是一意孤行的独夫民贼,但他以不怕被讨厌的勇气,以谋万世的洞见,迁都洛阳,定鼎中原。正是这位因循苟安之人侧目讨厌的人,让胡服骑射与雅歌儒服交融,成为中华民族一道亮丽的风景。(运用例证,夹叙夹议。力透纸背,尤其是对人物历史人物评论,堪为洞见。)

反观之,王莽篡汉前,慷慨好施,处处刁买人心,以至于“安汉公”誉满天下,可在公正无私的汗青中,但沦为令人唾弃的奸雄。(笔锋一转,反面举例,殊途同归,具有不可辩驳的论证力量。)

一个人,专肆博取他人好感,不是伪君子

文档评论(0)

182****43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