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作为审美范畴的崇高重高作为一种审美范畴,18世纪以后在西方受到普遍重视,这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当时欧洲普遍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产阶级在审美方面对浮华纤巧、彬彬有礼的封建贵族文明感到厌倦,他们向往粗犷的大自然,追求惊心动魄的境界。自然界中的崇高是矫揉造作的贵族上流社会无法体验到的。18世纪启蒙主义哲学家、美学家狄德罗在《论剧体诗》里说:“诗人需要的是什么呢?生糙的自然还是经过教养的自然?动荡的自然还是平静的自然?他宁愿哪一种美?纯净肃穆的白天里的美?还是狂风暴雨雷电交作,阴森可怕的黑夜里的美呢?诗需要的是一种巨大的、粗犷的、野蛮的气魄。”这里,巨大的、粗犷的、野蛮的气魄就是崇高美。浮华纤巧的罗可可风格18世纪启蒙主义哲学家、美学家狄德罗“诗人需要的是什么呢?生糙的自然还是经过教养的自然?动荡的自然还是平静的自然?他宁愿哪一种美?纯净肃穆的白天里的美?还是狂风暴雨雷电交作,阴森可怕的黑夜里的美呢?诗需要的是一种巨大的、粗犷的、野蛮的气魄。”在美学史上第一个对崇高与优美进行比较的是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博克认为,崇高的事物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可怖。比如,浩瀚的海洋、晦暗的神庙、狂奔的烈马、一望无际的天空都让人有可怖的感觉,因而引起崇高感。而优美的事物共同的特点是可爱。博克认为,这些可爱的事物是能够引起人的怜爱或类似爱的情欲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博克认为,崇高的事物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可怖。从这里引申出来,崇高的事物让人恐怖和惊惧,但同时也夹杂着快感,因为它暗示危险却又不是真正的危险,人的心理有一种缓和。而优美的事物因为可爱,引起人的爱怜而对人有诱惑力,想去接近它,爱它,在情感上始终让人感到愉快和向往。博克还看到丑和崇高之间的某种一致性,这是值得注意的。丑本身不一定崇高,但是丑和引起强烈恐怖的那些性质结合在一起,就会显得崇高。在西方现代美学和艺术中,丑这个审美范畴受到高度重视。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把崇高分为两种:数量的崇高主要涉及体积,比如暴风雨中的大海、荒野的崇山峻岭、埃及的金字塔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等等。力量的崇高指巨大的威力,同时我们心中有足够的抵抗力和这种威力抗争。康德这里说的“另一种抵抗力”,是指人的勇气和尊严,因此,是一种道德情操。对于康德的崇高在于体积巨大的观点,受到后人的批评。英国的勃拉德莱在《牛津诗学讲义》中,就举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到的麻雀抗拒猎狗的例子反驳康德的这个观点。一只幼小的麻雀从巢里掉下来,猎狗想去吃它,为了护雏,老麻雀羽翼怒张,奋不顾身地与猎狗对峙,猎狗竟然望而却步。麻雀的英勇和它的体积不相称,所以,体积的大小并不是崇高的主要因素。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数量的崇高主要涉及体积力量的崇高指巨大的威力,同时我们心中有足够的抵抗力和这种威力抗争。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最重要代表,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建造这座建筑历时120年,多名重要建筑师与艺术家参与设计,其中以伯拉孟特和米开朗基罗最为著名。圣彼得大教堂勃拉德莱F.H.Bradley(1846-1924)对于康德的崇高在于体积巨大的观点,受到后人的批评。英国的勃拉德莱在《牛津诗学讲义》中,就举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到的麻雀抗拒猎狗的例子反驳康德的这个观点。李泽厚先生对崇高的根源的解释,和他对美的解释是一致的。崇高客观地存在于对象本身,而不是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意识中。崇高最明显地体现了社会实践斗争的艰巨性,也就是说,正是在同各种灾害、困难、险恶、挫折的斗争中,崇高才显得光彩夺目的。自然界中的崇高对象,比如狂风暴雨、电闪雷鸣、高山大海等,它们的崇高不仅在于体积、形态和色彩等自然性质,还因为它们曾经对人类构成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人类与它们做过长期激烈的斗争,它们的崇高表现了人类与之相冲突、相抗衡的痕迹,它们以惊人的自然威力、摧毁一切的气势和某种神秘气氛构成崇高。而与此不同,朱先生以移情说解释崇高。崇高不是客观地存在于对象本身,它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积和力量的巨大只是构成崇高的条件,它们还不是崇高本身,必须要有主体感情的移入,崇高才能产生。朱先生写道:“受移情作用的影响,我们不知不觉地泯化我和物的界限,物的‘崇高’印入我的心中便变成我的‘崇高’了。在这时候,我也不觉得还是在欣赏物的‘崇高’,还是在自矜我的‘崇高’,这种紧张激昂而却严肃的情感是极愉快的。”在我国古典美学中,没有崇高这个审美范畴。但是与崇高近似的内容在古代的典籍和文学作品中早就出现了。比如,《易经》把各种事物归为阴阳两类,相应地,美的事物也可以分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即刚性美和柔性美。“骏马西风塞北”是刚性美,“杏花春雨江南”是柔性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阳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技术指南》DB4403T 658-2025.docx VIP
- 《离婚指南》小说改编_经典戏剧剧本.doc VIP
- 电力调度软件:OpenDSS二次开发_(4).Python与OpenDSS集成开发.docx VIP
- 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 VIP
- (2025)最新反洗钱知识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通用版).pptx VIP
- 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SL224—98.doc VIP
- 2022国际特发性肺纤维化指南及进展性肺纤维化临床诊疗指南(全文).pdf VIP
- 沃尔玛绩效管理制度.docx
-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doc VIP
- 2024版最全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文件汇编.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