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导学案优秀.docVIP

红烛导学案优秀.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烛》导学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诗中的详细意象,学习诗中的比方、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2、通过诵读,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

3、深入体会诗人的伟大理想,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预习:理解写作背景和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

一、情景导入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初读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时,可曾引起你的思索?可曾被诗句所描写的“蜡烛”所触动?那么,你曾经想到的,可以用蜡烛来形容的人,包括谁?我想,这些问题,在懵懂时期的我们,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诗人—闻一多,看看他是怎么写“烛”的。

作者及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考入清华学校,19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19出版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专家。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闻一多的诗歌体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构造整饬,形式整洁,音节友好,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2、写作背景

《红烛》这首诗写于19,当时诗人闻一多正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他在回忆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拓展:19五四运动的时代巨浪,把正在专心求学的闻一多推出了清华园,一战后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帝国列强拒绝中国取消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不平等的规定,并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所有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腐朽反动的北洋军阀公然卖国,帝国列强肆无忌惮的掠夺祖国的土地和主权,因此诗人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联络在了一起,为寻求光明和出路,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追求。因此作者为了寻求光明,寻找救国的机会,将自己比作红烛,乐意以燃烧自己为他人照亮寻求光明的道路,这都是由于作者自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理解“新月诗派”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种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他们不满于五四后来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倡导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为了实现这一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那模糊影像的轮廓,把主观情绪化为详细形象。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后期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体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严谨,但诗的艺术体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4.理解“三美”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闻一多主张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他大肆宣扬格律,声称“诗因此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认为“格律可从两方面讲……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还认为“整洁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绝对的调和音节,字句必然整洁”,对于字数整洁了但音节却不一定调和了这个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那是由于只有字数的整洁,没有顾到音尺的整洁”。也就是说,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原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友好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

新诗绘画美理论是先生对中国老式文化的继承,重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规定漂亮,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二分之一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本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详细的印象——这是欧洲文字的一种遗憾。

三、探究诗歌

1、速读全诗,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对红烛颜色之红的赞美;

第二节:困惑于红烛的自我燃烧;

第三节:找到红烛燃烧的崇高理由;

第四节:感伤怜悯红烛的燃烧;

第五节:困惑于红烛的流泪最终明白缘由;

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开

文档评论(0)

a105776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