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稻》《作酢法》二则(学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docxVIP

5.2《稻》《作酢法》二则(学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稻》+《作酢法》二则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两篇文本中农业种植(稻)与手工业制作(酿醋)的核心内容,梳理技术流程与关键要点,掌握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提升文言文阅读与翻译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结合生活实际,尝试将古代技术与现代生产实践建立联系。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中的智慧与创造力,增强文化认同感;感悟传统技术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系统归纳《稻》的种植技术和《作酢法二则》的酿醋工艺,把握核心步骤与关键细节;从文本结构、表达方式、技术理念等角度,对比两篇文章的异同,总结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规律。

难点:挖掘古代技术背后的社会价值与文化意义,体会古人“顺应自然、服务生活”的智慧。

【学习过程】

阅读导航

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初读课文

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自主预习

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文学常识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中国________科学家,字长庚,汉族江右民系,奉新(今属江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宋应星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天工开物》: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________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18篇。并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贾思勰:((生卒年不详),青州益都(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北魏末年官员、农学家、思想家。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中国农学家_______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

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粳()稻薅()草秫()米瓮()

(2)写出下列词语的解释。

精耕细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颗粒归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味俱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瓮中捉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感知

1.两篇文章分别围绕什么核心内容展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两篇文章,它们在记录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2698s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