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高三语文二模诗歌鉴赏考点归纳与备考指南(附练习及答案).docx

2025年上海市高三语文二模诗歌鉴赏考点归纳与备考指南(附练习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高频考点归纳(按出现频率排序)

1.意象与意境分析(出现频率:15/16)

题目示例:

徐汇区《卢溪别人》《过分水岭》中“溪水”的意象作用;

嘉定区《劳劳亭歌》中“苦竹寒声”“秋月”的意境营造。

答题方法:

识别意象:明确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如“孤月”“猿愁”“松风”“山月”)。

分析象征意义:结合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如“孤月”象征孤独,“流水”象征时间流逝)。

联系情感与结构:指出意象如何渲染氛围、暗示情感或推动诗思发展。

储备知识:

常见意象分类:自然类(风、月、水)、植物类(竹、松、莲)、动物类(猿、雁)。

意境类型:孤寂、壮阔、清幽、苍凉(如《夜闻觱篥》的“寒夜凄凉”)。

2.情感主旨与诗人态度(出现频率:14/16)

题目示例:

浦东区朱熹与元好问“出山”情感异同;

崇明区《夜闻觱篥》尾联的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悲。

答题方法:

抓关键词句:如“抛却去寻春”“休道西山不留客”。

结合背景注释:诗人经历(如王昌龄贬谪)、时代背景(如南宋战乱)。

分层概括:分联/句提炼情感层次(如“忧国—思乡—超脱”)。

储备知识:

情感类型:羁旅愁思、隐逸闲适、怀才不遇、忧国忧民。

诗人流派:李白豪放、杜甫沉郁、王维禅意、李商隐隐晦。

3.表现手法赏析(出现频率:13/16)

题目示例:

杨浦区张元幹“风雨”的比喻与象征;

普陀区杜甫《返照》中“翻”“失”的炼字技巧。

答题方法:

手法识别:比喻、拟人、对比、虚实结合、以景结情。

效果分析:如“以景结情”留白余韵,“炼字”增强画面感。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手法如何服务于情感或主题。

储备知识:

常见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白描、动静结合。

术语积累:“反衬”“意象叠加”“时空转换”。

4.语言风格与结构作用(出现频率:11/16)

题目示例:

闵行区李群玉《自遣》的叠字与典故运用;

虹口区王维与黄子棱诗的意境对比。

答题方法:

风格判断:豪放(苏轼)、婉约(李清照)、含蓄(李商隐)、明快(白居易)。

结构分析:首联点题、尾联升华、颔颈联对仗工整。

储备知识:

语言风格关键词:质朴、绮丽、沉郁、清新。

结构术语:起承转合、伏笔照应、总分总。

5.典故与历史背景(出现频率:9/16)

题目示例:

宝山区庾信《乌夜啼》中的“虎贲射乌”典故;

静安区严子陵隐逸的史实评析。

答题方法:

典故还原:明确出处(如《汉书》《楚辞》)。

作用分析:借古讽今、自比明志、深化主题。

储备知识:

常见典故:严子陵垂钓、袁宏咏史、谢尚听笛。

历史背景:安史之乱、南宋偏安、晚唐党争。

6.比较阅读与跨文本分析(出现频率:8/16)

题目示例:

金山区刘得仁与李白“帆”的对比;

青浦区《新晴山月》尾联与全诗意境是否协调。

答题方法:

求同存异:先找共同主题(如离别),再分述差异(如情感深浅)。

多角度对比:意象选择、手法运用、语言风格。

储备知识:

对比维度:主题、意象、情感、时代背景。

二、上海高考诗歌鉴赏选文与命题特点

1.选文特点

朝代分布:以唐宋诗词为主(占比70%),兼顾魏晋南北朝(如庾信)、金元(如元好问)。

题材偏好:

送别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山水田园诗(如《新晴山月》);

咏史怀古诗(如《读严子陵传》)。

语言风格:含蓄隽永(王维)、沉郁顿挫(杜甫)、清丽自然(杨万里)。

2.命题特点

题型多样化:选择题(判断手法、情感)、简答题(赏析、比较)。

注重文本细读:要求逐句分析,如“翻”“失”的炼字(普陀区)。

跨文本关联:同一意象(如“帆”)在不同诗歌中的作用对比。

强调思辨性:如青浦区要求评价尾联是否协调,需辩证分析。

三、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知识

背诵常见意象与典故:整理高频意象表(如“月”的5种象征意义)。

熟悉诗人风格:重点掌握李杜、王孟、苏辛等大家的创作特点。

积累答题术语:如“以乐景写哀情”“虚实相生”“卒章显志”。

2.强化文本分析能力

逐句翻译训练:理解字面意思,挖掘深层情感(如“书册埋头无了日”的苦闷)。

分题型专项突破:针对高频考点(如意象分析)设计练习。

真题模拟训练:限时完成近5年上海高考真题,总结命题规律。

3.提升思辨与表达能力

多角度思考:如分析“以景结情”时,需兼顾意境营造与情感余韵。

规范答题模板:

手法+分析(如何用)+作用(情感/结构)。

例:“‘翻’字生动描绘夕阳倒影的动态,暗喻时局动荡,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

4.关注时代与诗人背景

结合注释解题:如崇明区《夜闻觱篥》注释中“干戈满”提示家国背景。

拓展文史知识:了解唐宋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靖康之变)对诗歌的影响。

5.心理与时间管理

限时训练:15分钟内完成一首诗的鉴赏题(选择题+简答题)。

错题复盘:整理错题本,标注错误类型(如“手法误判”“情感片面”)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