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NUMPAGES4
《水经注》序、《四时用药例》联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两篇文本中的关键文言词汇(如《水经注》中的“经”“注”区别,《四时用药例》中的四时药性术语)。
比较两篇文本的写作目的与逻辑结构,分析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古代文献特点。
理解《水经注》的地理文献价值与《四时用药例》的中医时间观,感悟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赏析《水经注》的文学性描写与《四时用药例》的简约美学。
教学重点:
文言词汇的语境释义(如《水经注》“引枝流”,《四时用药例》“升降浮沉”)。
两篇文本反映的古代科学思维共性(系统性、观察实证)。
教学难点:
理解地理学与中医学背后的传统文化逻辑(如五行学说、自然规律的人文投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展示《水经注》中描写三峡的经典段落与中医四季养生歌诀,提问:“古人如何用文字记录自然规律?”
关联揭示:指出两篇文本均体现“观察自然→总结规律→服务人类”的思维模式。
二、写作背景
1.《水经注》序(节选):郦道元生活在南北分裂、政局动荡的时代,他虽身处北方,但对南方的地理情况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当时,地理书籍存在着内容简略、错漏较多等问题,而郦道元自幼热爱自然,游历广泛,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实地考察经验。他以《水经》为蓝本,决心撰写一部详细、准确且全面的地理著作,于是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山川河流的基础上,创作了《水经注》,并在序中阐述了自己的创作目的、方法以及对地理研究的一些见解,旨在纠正前人地理著作的谬误,为后人了解地理环境提供更可靠的资料。
2.《四时用药例》:明朝时期,我国医药学发展迅速,药物学知识不断丰富。然而,当时的药物学著作大多零散,缺乏系统性,且错误较多。李时珍深感这一缺陷,决心撰写一部集大成之作,以造福后世。他历时数十年,跋山涉水,遍访名医,收集草药,用近30年修著了190万字,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的巨著《本草纲目》。但因刊刻工程浩大,李时珍去世3年后,这部巨著才得以出版面世。
三、作者介绍
1.郦道元:约470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青州刺史郦范的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郦道元好读奇书,尤其喜爱儒家经典中有关地理学的著作。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先后任为官尚书祠部郎中、尚书主客郎中、治书侍御史等职。宣武帝朝期间,郦道元历任仕冀中镇东府长史、颍川太守、鲁阳太守。延昌年间,郦道元被调任东荆州刺史,施政时严酷威猛,当地的老百姓不堪其苦,向皇帝告其苛刻残酷,因此被罢官。后北魏明帝起用郦道元为河南尹。孝昌二年(526年)为御史中尉,执法严峻,结怨于汝南王元悦。次年,雍州刺史萧宝寅反,元悦借故举道元为关右大使,卒被执,遇害于阴盘驿亭。
2.李时珍:约1518年~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广黄州府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出生于世医家庭,从小就喜爱医药,立志悬壶济世。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在三十岁时已经成为当地名医。后楚王聘李时珍到王府掌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推荐其上京任太医院判后,经举荐补太医院之阙,一年后辞职回家,在此期间,李时珍阅读王府和太医院中大量的医书,医学水平大增。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历经二十七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1593年,李时珍逝世。
四、书本解说
1.《水经》:古代一部记述全国水道的书,作者不可考。(《隋书·经籍志》载“《水经》三卷郭璞注”,《旧唐书·经籍志》改《隋志》之郭“注”字为“撰”,郭成为作者。但《新唐书·艺文志》称为桑钦撰,宋以后人的著作大多称为桑钦。)郦道元在它的基础上写成了《水经注》一书,资料超过原书20倍,记载河流1252条,征引文献4774种,金石碑碣357种。《水经注》被推崇为游记散文的先导,可以说是古代山水散文的集锦,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后代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徐宏祖、姚等无不深受其影响。
2.《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共收药物1892种,是明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在药物分类、鉴定、采集、炮制、保藏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对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本草纲目》自17世纪起,先后传到亚洲及欧洲不少国家,受到有关医生和科学家的重视,评价很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
五、层次结构
(一)《水经注》序(节选)
1.第一部分:开篇至“而尽其鸿深也”——引经据典,盛赞水的功用和力量的伟大,强调难以穷究它的流径走向。
2.第二部分:“昔《大禹记》著山海”至“不能不犹深屏营也”——今昔对比,概述前人所写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