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汇报人:XXX
绘本《蹦》标准教案
“目录”
/Contents/
活动概述
活动准备
活动流程设计
教学重点与延伸
评估与反思
01
活动概述
活动名称与目标
名称定位
运动目标
认知目标
以绘本《蹦》为核心设计亲子互动课程,名称突出“动物模仿”与“动态参与”特性,如《蹦蹦跳跳动物乐园》。
通过绘本画面与拟声词结合,帮助幼儿识别青蛙、猫咪等6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及“蹦”的动作差异,建立基础动物认知。
引导幼儿从蹲坐姿势完成垂直蹦跳动作,锻炼下肢力量与身体协调性,同时通过模仿动物蹦跳(如青蛙蹬腿、母鸡扑翅)丰富动作表现力。
适用年龄段(2-3岁亲子活动)
生理适配性
针对2-3岁幼儿下肢肌肉发育特点,设计短时(单次蹦跳不超过5分钟)、低强度(地面铺设软垫)的运动环节,避免关节负荷过重。
亲子互动设计
注意力维持策略
要求家长全程参与,如协助幼儿完成“蜗牛爬行”等低难度动作,并通过语言鼓励(“宝宝像小青蛙一样蹦真高!”)增强幼儿自信心。
每环节控制在3-5分钟内,结合声效(模仿动物叫声)、触觉道具(羽毛模拟鸡翅膀)等多感官刺激维持幼儿兴趣。
1
2
3
核心能力培养(聆听、观察、运动)
聆听能力
01
通过教师分段朗读绘本(如“喵~小猫咪蹦三尺高”配合夸张语调),训练幼儿捕捉关键词(“蹦”“喵”),并完成指令响应(听到“蹦”立刻跳起)。
观察力提升
02
设置对比性问题(“蝗虫蹦时翅膀张开,蜗牛为什么蹦不起来?”),引导幼儿对比绘本画面细节,培养差异分析能力。
大运动发展
03
设计阶梯式动作挑战,从基础蹦跳→单脚蹦(模仿狗)→助跑蹦(模仿蝗虫),逐步提升运动复杂度,促进前庭觉发育。
社会性渗透
04
在“跳荷叶”游戏中,要求幼儿排队等待轮流蹦跳,融入规则意识与同伴互动能力培养。
02
活动准备
核心绘本材料
准备至少3本《蹦》实体绘本,确保画面清晰、色彩鲜艳,便于集体阅读时多角度展示。建议选择硬纸板材质,防止幼儿翻阅时损坏。
运动辅助器材
配备直径60cm的彩色呼啦圈10-15个(根据班级人数),需选择环保PE材质,边缘光滑无毛刺;另备动物头饰(青蛙、兔子、袋鼠等)若干,增强角色扮演趣味性。
多媒体支持设备
准备绘本电子版及投影设备,用于放大展示关键画面;配套动物叫声音频文件,用于营造沉浸式体验环境。
记录评估工具
携带便携式摄像机或手机支架,记录幼儿动作发展情况;准备观察评估表,包含动作协调性指令响应度等评估维度。
教具清单(绘本、呼啦圈等)
01
02
03
04
场地布置要求
空间规划标准
光线与声学要求
环境创设要素
紧急通道设置
需至少40㎡的平整场地,地面铺设防滑垫(厚度≥1cm),划分故事区(圆形地毯半径2m)和运动区(间隔摆放呼啦圈,间距80cm)。
墙面布置相关动物主题贴画(青蛙、蟋蟀等弹跳类动物),高度控制在1.2m以下;悬挂蹦字立体装饰,采用柔软泡沫材质。
保证自然光充足区域,避免直射强光;配备便携蓝牙音箱,确保声压级≤65分贝,声音覆盖均匀无死角。
保留至少1.2m宽的环形安全通道,所有教具摆放距墙面≥50cm,确保教师能随时接触每个幼儿。
安全注意事项
运动防护措施
教师需提前检查每个呼啦圈的完整性,排除变形或开裂器材;要求幼儿穿着防滑袜或软底鞋,禁止佩戴尖锐发饰。
健康筛查机制
应急预案制定
活动前了解幼儿近期身体状况,特别关注髋关节发育异常儿童;准备医用冰袋及急救包,包含弹性绷带、消毒喷雾等应急物品。
规划突发情况处理流程,包括防踩踏疏散路线(标记绿色箭头)、过敏源隔离区(配备抗组胺药物),并确保另一位教师熟知急救电话位置。
1
2
3
03
活动流程设计
课题导入(拍手/跺脚互动)
通过有节奏的拍手(如啪-啪-啪啪啪)配合跺脚动作,快速吸引幼儿注意力,同时锻炼其听觉与肢体协调能力。可逐步加快节奏提升参与度。
节奏唤醒
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变成弹簧小人,先蹲下再弹起,为后续蹦跳动作做身体准备。教师需示范标准蹲起动作(膝盖不超过脚尖)。
情景模拟
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如《小跳蛙》),鼓励幼儿自由拍打身体各部位(肩膀/大腿/肚子),营造欢乐氛围。
情绪调动
讲解青蛙时展示真实蛙鸣录音,让幼儿闭眼聆听后模仿呱呱叫声;展示猫咪图片时引导观察胡须与竖瞳特征,用毛绒玩具演示弓背动作。
绘本讲解与动物模仿(青蛙/猫咪/小狗等)
多感官教学
设计分层动作——基础版(原地蹦跳)、进阶版(转身蹦)、创意版(双人拉手蹦),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幼儿差异化指导。
进阶模仿
每介绍一种动物后,用思维导图板书其特点(如蝗虫=后腿长+会飞+吃庄稼),渗透自然科学启蒙。
认知拓展
划定2米间距的呼啦圈阵列,强调一人一荷叶原则。示范落地时膝盖弯曲缓冲动作,避免关节损伤。
游戏环节《跳荷叶》规则说明
安全规范
第一阶段听指令跳(单/双圈交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