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自相矛盾 课件 学习任务群视域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pptx

第15课 自相矛盾 课件 学习任务群视域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寓言故事—自相矛盾zìxiāngmáodùn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

目录壹复习激趣,初识“矛”“盾”情境诵读,夸耀“矛”“盾”想象内心,深思“矛”“盾”拓展积累,回味“矛”“盾”贰叁肆

复习激趣,初识“矛”“盾”壹

猜一猜《司马光砸缸》《守株待兔》

猜一猜《精卫填海》《铁杵磨针》

揭示课题《自相矛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贤圣哲的智慧闪烁着光芒,读文言文,增长智慧、给人启迪。

初识“矛”“盾”矛:古代战争中善于攻击的长柄兵器。盾:古代打仗时善于防御的盾牌。

作者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又称“韩非子”。代表作品:《韩非子》。其中著名的寓言故事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老马识途》等。

fú其人弗能应也f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吾盾之坚?wú字音

多音字夫fūfú农夫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在文言文中用于句首或句末表示语气指成年男子,丈夫。丈夫

书写指导书写时不要漏了第二笔点。里面是个“目”。

书写指导?yù笔画较多,把握笔画的长短变化和间距。上半部分的最后一笔要变为捺。

书写指导?wú笔画较少,先关注笔画组合的协调性,再确定每一笔在方格中的书写位置。

情境诵读,夸耀“矛”“盾”贰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语气。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yùyù?wúfúfú

读通句意,读好停顿,读出节奏。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卖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人坚固刺破锋利、锐利·没有什么称赞有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楚国人,夸耀他的盾牌说:“我的盾牌坚固得什么东西都无法刺破。”

卖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人坚固刺破锋利、锐利·没有什么称赞又夸耀他的长矛说:“我的长矛锋利得什么东西都能刺破。”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有的人用怎么样·不无言以对应答上文:有的人说:“用您的长矛刺您的盾牌,会怎么样呢?”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存在句意:刺不破的盾牌和什么都能刺破的长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朗读指导读出卖者夸耀他的盾和矛时的得意心理读出围观者质问中所带的嘲讽语气读出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语气想象卖者无法回答时的尴尬和窘态

想象内心,深思“矛”“盾”叁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根据路人的提问,会出现几种可能性?请填写在下表内。可能性盾矛可能性1……

不可陷之盾PK无不陷之矛可能性盾矛结论可能性1盾陷矛完好盾质量不好可能性2盾完好矛不利矛质量不好可能性3盾完好矛完好矛没有刺破盾可能性4盾陷矛不利盾和矛质量都不好

学习活动一:想象内心,了解路人思维吾盾之坚,___________吾矛之利,___________路人听后心生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二:想象内心,了解楚人思维_______________,何如?楚人听后“弗能应也”,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一句是议论,揭示课文寓意,点明楚国人自夸海口将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的境地。

拓展积累,回味“矛”“盾”肆

有一楚人,曰:“吾欲发明万能溶剂,以溶天下万物。”或曰:“_________?”其人弗能应也。挑战:尝试用文言文表达,完成《新自相矛盾》。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相矛盾”的事例,并思考:同学们所说的事例,哪些是真正说明自相矛盾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售后加微 wkl43685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