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微塑料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地表水微塑料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表水微塑料监测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地表水微塑料监测技术规范》标准编制组

二〇二五年四月

项目名称:地表水微塑料监测技术规范

承担单位: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

究所、南京农业大学

编制组主要成员:武攀峰、吴亚萍、张鑫鑫、王靖宜、吴为、黄伟、

方迪、彭模、付丹

目录

1.目的意义1

1.1微塑料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1

1.2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1

1.3微塑料污染的特殊性2

1.4技术规范研究目标2

2.任务来源2

3.编制过程3

3.1成立技术规范编制组3

3.2标准制定可行性3

3.3起草过程4

4.主要内容及技术指标确立4

4.1标准制定原则4

4.2技术路线5

4.3方法原理6

4.4微塑料定义及分类6

4.5操作步骤6

4.6仪器设备7

4.7试剂和材料8

4.8微塑料采样方式8

4.9样品前处理9

4.10目视分析10

4.11鉴定分析10

4.12结果计算11

4.13质量控制11

5.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和依据12

6.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关系12

I

7.推广实施建议12

8.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员信息及分工12

9.方法验证12

9.1验证实验室和验证人员12

9.2验证方案13

9.3方法验证过程14

9.3.1验证过程14

9.3.2验证结论14

10.参考文献14

附件1方法验证报告17

II

1.目的意义

1.1微塑料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

塑料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产品。由于其优异性能和较低的成本,塑料制品被广泛

使用,而塑料废弃物也不可避免地大量产生。据报道,其中每年约有900-1400万吨

塑料废弃物进入水生生态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就已经发现环境中存在

着大量的塑料颗粒。2004年“微塑料”(MPs)一词首次用来描述环境中的微小塑料

碎片,标志着微塑料研究的开始。微塑料以高分子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中含有过量

的单体和添加剂。这些成分会随着微塑料的环境积累不断释放,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

成巨大威胁。近20年对微塑料的研究表明,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海洋、河流、湖泊、

土壤等环境中,而且从原生动物到顶级掠食者,微塑料会通过食物链逐层富集,最终

进入人体,转移到了血液和各器官中,甚至能够穿过血脑屏障,侵害神经元和大脑系

[1]

统。微塑料表面的疏水性,使得它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附着许多细菌、

病毒等微生物的微塑料在环境中迁移或转移进入生物体内,加剧了潜在的环境和健康

[2]

风险。已有研究表明,水生生物体中的微塑料会干扰其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从

[3]

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此外,微塑料可以与其他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

成更为复杂的二次污染物,产生更高的复合毒性。因此微塑料对人体的影响不可忽视,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微塑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但由于微塑料的环境浓

度和来源依然不清,微塑料的相关监测技术开发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国内和国

际上已经在逐步探索并建立微塑料的监测技术体系。

1.2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层面正积极将包括微塑料在内的新污染物纳入环境风险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