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理解性默写谈“嗟乎”“呜呼”中“乎”“呼”的区别.docx

从高考理解性默写谈“嗟乎”“呜呼”中“乎”“呼”的区别.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高考理解性默写谈“嗟乎”“呜呼”中“乎”“呼”的区别

摘要:《师说》与《阿房宫赋》中均有“嗟乎”“呜呼”,学生往往对两词词义的理解不够准确,“乎”“呼”混用,导致理解性默写失分。本文从两词的形音义入手,分别探讨“乎”“呼”的区别,以及造成混用的原因,并从中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办法,为今后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虚词进行识记和辨析提供一定思路。

关鍵词:高考理解性默写;“嗟乎”;“呜呼”

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准确写出题干要求的语句,是高考需要攻克的基础题。虽然是基础,但失分情况依然存在:有的学生能够准确找到要写的语句,但错字连连;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没有到位,而古诗文字词又是疏通文义的基石,所以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背诵篇目的字词是关键。人教版《师说》与《阿房宫赋》里有学生容易分不清“嗟乎”和“呜呼”,常混写成“嗟呼”“呜乎”,需要教师带着对“呼”与“乎”进行区分与鉴别。

一、从形音义上看,“乎”“呼”不能混同

从以上语音演变可知,“呼”和“乎”从读音来看,是两种不同的音,上古音的区别最为明显,近古音中,两者的区别逐渐变小,但“乎”依然是阳平,“呼”为阴平。所以在默写中,两者不能混用。

另外,“呼”与“乎”“嗟乎”和“呜呼”在词义上也各有归属:“嗟”属于名词时表叹息、慨叹、赞叹,作叹词有忧叹、命令呼唤、愤怒斥责义。“嗟乎”只有叹词义,表慨叹、悲愤、惋惜。“乎”有叹词义(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吗或呢;表示赞美或感叹;表示推测;表示祈使或命令;表示呼告;表示商榷;表示肯定),也有助词义(用于形容词后),还有介词义(相当于“于”)。“呼”属于名词时表示禽兽鸣叫,属于叹词时,表示禽兽鸣叫、表示愤怒,属于动词时表示出气、大声喊叫、呼唤、召唤。“呜”作名词时,表示“悲叹”,作叹词时,表示“呜呼”,作动词时表示亲吻,作象声词时表示呜呜。“呜呼”作名词时,表示指代死亡(祭文中多以呜呼借指死亡);作象声词时,为哭声、鸟叫声。

在韩愈《师说》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嗟乎”和“呜呼”都是叹词义,只是其中的情感色彩不同,如《师说》中:“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示的就是惋惜。“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表示的就是感慨。而《阿房宫赋》:“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表示作者悲愤的情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则表示作者对秦国二世而亡国的遗憾,“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表示作者对世事兴亡的感慨。两篇文章,在不同的地方取不同叹词,来加强作者的情感,朗读和默写时也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二、“乎”“呼”引起混用的原因

如今,由于语音流变,乎和呼在普通话上已经没有了区别,这种变化在唐朝时就已出现,后来由于呼较乎更常使用,而两者都有表示情感的叹词作用,所以有时候会出现口语的“呼”替代书面语的“乎”的情况,或者“乎”“呼”混用的情况。

而在现代汉语的交际语境中,由于声似、形似,导致很多人在日常的使用中容易将两者混淆。特别是面对比较陌生的文言文,“乎”“呼”都作为叹词时,学生就更是无法辨别,导致书写失分。

三、教学思考

“嗟乎”和“呜呼”都是“凡虚字以鸣心中不平者曰叹字。”[4]而正如马氏所言:“叹字终于单音,而极于三音,至矣。其发声而为叹美、为伤痛者,或者音同而字异,或者字异而性变,所谓随事见情,因声拟字,不可拘也。至应答呵责之字,有声无义附识焉。”[5]我们在理解两者的“乎”“呼”有差异的时候,也要知道,叹词有时候是“因声拟字,不可拘也”,所以,不能过度追求其中的缘由,特别是在语音流变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我们要知道两者的差异性,也要理解两者的合理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乎”“呼”作为两个不同的字处理,让学生知道两者的渊源与联系,同时,要带领学生,加强对“嗟乎”“呜呼”的理解。让他们在书写时能够减少犯错提高得分。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