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1
明代道官制度草创于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五年方始完善,由诸山宫观提点、两京神乐观和道录司体系组成,其中尤以道录司体系为首,包括了两京道录司与地方府州县道官两个部分。道官虽然例出道士,但在道士的宗教身份之外,又有着“官僚”的世俗身份,本质来讲,道官既受国家注授,就已处于官僚体系内,因此道官的选授就不是单纯的道教内部问题,而与官僚体系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前,学界已对中央道录司这一总署衙门及相应上层道官的选授有一定研究,但是对地方道官的研究仍旧阙如,有的也仅限于表面叙述,未能给予应有的关注。有明一代两百余年中,地方府州县道官的选授受到了国家统治策略的影响,产生了相应的变异,这个过程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梳理方志文献,理清这一演变过程,补阙拾遗,以为后来者研究之基石。
明代地方道官普遍于洪武十五年敕令开设道录司时建置,按明制,各府设道纪司,都纪一人,从九品,副都纪一人,未入流;州设道正司,道正一人,县设道会司,道会一人,俱未入流。府县道官品卑位低,其性质属于府县衙门中的杂职官,与医学、阴阳学、僧官同,也因此,道官虽有“化外”之名,又统以独立的道录司体系,但在地方层面,道官仍旧属于府县衙门管民官辖下,因此保举成为了地方道官的最主要选任途径。
洪武二十六年,“令各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申呈开设僧道衙门,保举到僧人札付僧录司、道士札付道录司考试,如果中式,就申吏部施行”,或是由本地道士公推,或是士绅荐举,总之经官民保举,择本地道士一二戒行老成者,由地方民政长官保举至礼部辖下道录司考试,合格者转申吏部注官授职。方志文献也从地方的角度记录了这一程序:“道纪司道纪一人,副都纪一人。旧制,府选其人达于部而授之”,“道纪司都纪一人,从九品,掌印,佐副纪一人,凡纲纪之选取,诸僧道并授于吏部”,并且,方志中同样还保存了一些该程序所任道官之名:
汀州府宁化县。“道会司,许应臣。洪武十五年保除;熊准恭,洪武二十年保除;温守坚,永乐间保除;郑永福,弘治十一年保除。”
清流县。“道会司,陈春光,洪武间实授;余通明,宣德二年实授;江澜静,正统十年实授。”
所谓“保除”、“实授”描述的,就是经过地方保举,经礼部、吏部审核后注官的这一流程。
明前期的国家制度总体上运行是平稳的,官僚系统的运作基本按照“祖训”进行,地方道官制度作为官僚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如此。但到明中叶,伴随皇权及官僚政治的日趋腐败,明前期留下的制度被逐渐改易,“保举—考试—除授”这一旧程序在这一趋势下也不能幸免,而改变它的即是捐纳制度。以往,学界往往将捐纳与科举制度联系起来,考察其影响,这是因为在官本位的社会,捐纳的主流是功名,但不能忽略的是,捐纳制度对道官这类地方衙门的杂职官的选任有很大影响,尤其道官属于州县四类杂职官中“门槛较低”的类型。
明代的捐纳之例最早出现于景泰元年,次年由于播州乱,诏于四川复行,此次即与僧道有关,“刑部左侍郎罗绮奏臣奉命于四川督运粮储二十万往贵州饷军,切见四川之民劳瘁已极……。欲令……僧道赴彼纳米五石者,给与度牒。……四川各司收参、知印、承差、典吏,及起送阴阳、医生、僧、道赴部者俱令纳米、运米有差”,但此时仅是纳米授牒,或是令地方本已保举候选道官一并纳米,虽然纳米授职之门尚未大开,但已经成为了极其恶劣的“先例”,此后景泰年间接连出现该类情况,如景泰四年,“户部郎中徐敬奏:播州被贼窃扰,官军剿捕必用粮饷,缘今四川之民财殚力乏,乞以前所停纳米参吏等例仍复拟数出榜召人。上纳为便。……僧道欲给度牒者五石,……阴阳、医士、僧、道起送部冠带授职者一百石”,在授职环节增加了纳米这一步骤。
景泰既开此例,到宪宗之世,捐纳可得道官正式成为常例。成化四年,“定议,陕西纳米例。……陕西山西河南阴阳医学僧道衙门有缺官者,于阴阳医生及本处寺观僧道详审其术业颇通者,纳米一百石,径送吏部,查照入选,免送礼部并钦天监等衙门考试”,如果说景泰年间令已受保举即将赴部者纳米的情况还大致保存着原先的“保举—考试—授职”的程序的话,此时已发生了重大改变,纳米这一步骤被提前到了初始阶段,它实际上已经与“术业颇通”同样成为了地方保举的条件之一,若无米纳,术业精通也无用,一是因为已可免试入选,二是因为不纳米没有被保举的机会,纳米逐渐与免试划上等号。成化八年正月,于两浙开“纳米充预备仓粮事例”,道官的“米价”又提高到了二百石,这一价格依各省缺粮、粮价情况而定,有一百五十石,有二百石。纳米对象也从道士扩大到了普通百姓,“民间子弟有愿充知印者纳米二百石……举保僧道及阴阳医官纳米二百石”,不过这一点条暂未见于他省。成化十一年七月,开“湖广边方军饷事例”,令举保道官纳米免考,成化十四年八月,又于顺天、北直隶、山东开纳米例,十五年九月,又于江西开纳米例。至此为止,纳米例所涉及道官仅限府县所缺员额,但不久,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