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中药治疗.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用中药治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常用外用药材

03

临床应用方法

04

治疗优势与局限

05

适应病症范围

06

发展前景展望

01

外用中药概述

01

外用中药概述

PART

定义与分类标准

01

定义

外用中药是指通过皮肤、黏膜等途径给药的中药制剂,包括贴剂、洗剂、涂剂、喷雾剂等。

02

分类

按给药途径可分为皮肤给药、黏膜给药和穴位给药;按药物功效可分为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消肿止痛类等。

历史发展脉络

外用中药的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等古籍中就有相关记载。

起源

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和完善外用中药的制剂工艺和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发展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外用中药的制备、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手段。

现代应用

作用机制解析

药效调节

外用中药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等系统,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03

部分外用中药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起到全身治疗作用,如贴敷疗法、穴位敷贴等。

02

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

外用中药可直接作用于皮肤或黏膜,起到局部治疗作用,如抗菌、消炎、止痒等。

01

02

常用外用药材

PART

桂枝

桂枝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等病。

麻黄

麻黄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桑叶

桑叶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等症状。

菊花

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疮痈肿毒、风热感冒等症状。

植物类外用药

矿物类外用药

硫磺

硫磺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疥癣、湿疹等症状。

01

雄黄

雄黄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痈肿疔疮、蛇虫咬伤等症状。

02

硼砂

硼砂具有清热解毒、防腐收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症状。

03

滑石

滑石具有清热利湿、解暑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暑湿泄泻、湿疹等症状。

04

熊胆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麝香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肿痛等症状。

蛇蜕具有祛风定惊、退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翳障等症状。

蝉蜕具有散风热、透疹止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麻疹不透等症状。

动物源外用药

熊胆

麝香

蛇蜕

蝉蜕

03

临床应用方法

PART

贴敷疗法技术

贴敷前的准备

贴敷后的处理

贴敷操作方法

选取适当的药物,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的介质如醋、酒、蜂蜜等调匀,制成药饼或药膏备用。同时清洁贴敷部位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无破损。

将药饼或药膏贴在选定的穴位或患处,用纱布或胶布固定,避免药物移位或脱落。贴敷时间根据药物和病情而定,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贴敷期间要观察贴敷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疼痛等过敏反应,如有应立即停止贴敷,并将药物和胶布等清除干净。贴敷结束后,清洗贴敷部位皮肤,避免药物残留。

熏洗治疗流程

熏洗前的准备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将药物煮沸后,将药液倒入熏洗盆中,用蒸汽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降至适宜时再进行洗浴。

熏洗操作方法

熏洗后的处理

熏洗时要注意保持药液温度,避免药液过热或过凉。同时,要用毛巾或纱布蘸取药液轻轻擦洗患处,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渗透。每次熏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日1-2次。

熏洗结束后,要及时用干净毛巾将患处擦干,避免受凉。同时,要注意观察熏洗后皮肤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熏洗,并咨询医生处理。

1

2

3

涂擦操作规范

选择适当的药物和涂擦工具,如棉签、纱布等。同时,要清洁涂擦部位皮肤,确保皮肤干燥、无破损。

涂擦前的准备

将药物均匀地涂擦在选定的部位上,可以轻轻按摩或拍打,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渗透。涂擦时要注意药物的用量和涂擦的范围,避免药物浪费或涂擦不当。

涂擦操作方法

涂擦后要保持涂擦部位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摩擦或刺激。同时,要注意观察涂擦后皮肤的反应,如有过敏或不适,应立即停止涂擦,并咨询医生处理。对于需要多次涂擦的药物,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涂擦,不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或涂擦次数。

涂擦后的处理

04

治疗优势与局限

PART

透皮吸收特点

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

外用中药可以直接接触皮肤病变部位,药物成分可透过皮肤吸收,发挥治疗作用。

01

药效持久稳定

外用中药治疗通过透皮吸收,避免了药物经过消化道吸收和肝脏代谢的过程,药效更加持久稳定。

02

减少药物相互作用

外用中药相对独立,不会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03

副作用控制要点

用药剂量要准确

皮肤状况要掌握

用药方法要正确

外用中药的用药剂量需要严格控制,避免药物过量引起皮肤刺激或毒性反应。

外用中药的用药方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如药膏的涂抹、湿敷等,以确保药物能够均匀作

文档评论(0)

133****73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