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学习任务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学习任务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丰华中学七年级语文活动单

主备教师:审核人:

课题

《陋室铭》

总1课时第1课时

实施时间

2025年3月28日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朗读并背诵全文。

2.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3.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素养)

学习

重难点

【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读通文章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难点】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

古代的人通常会给自己的住所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饮冰室、竹里馆、老学庵,本文作者刘禹锡却将自己的住所称为“陋室”,甚至还给他的陋室写了一片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怎样一位诗人,又是怎样的“陋室”。

【预习检测】

1.文体介绍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2.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其诗风格豪健、俊朗,后人称之为“诗豪”。刘禹锡,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3、预习课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重点字词自查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活动一: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并完成常考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无案牍之劳形。之:

何陋之有。之:

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

惟吾德馨。(古义:;今义:)

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

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

可以调素琴。(古义:;今义:)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

有龙则灵。灵:

惟吾德馨。馨:

苔痕上阶绿。上:

无丝竹之乱耳。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

苔痕上阶绿。绿:

文档评论(0)

zx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