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热点5语言连贯
考向1语句复位
典例剖析
(2024·九省联考·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天温度高,水分足,各种花草树木生长旺盛,田野里的牵牛花、凌霄花、百合花等竞相怒放,争奇斗艳。宋代名画《夏卉骈芳图》就集中描绘了几种夏天常见的花卉:粉红鲜艳的蜀葵,洁白无瑕的栀子,嫩黄清雅的萱花,在夏日的暖风里,或拔蕊怒放,或花蕾初绽,或含苞待放,让人悦目清心,为炎炎夏日增添了烂漫色彩,也给人们送来幽香清爽。
①夏天最常见的还是荷花。荷花在酷暑中绽放,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描绘的对象。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荷花鸳鸯图》就描绘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品格。②画中四枝荷花亭亭玉立,荷叶也形态各异;③一对鸳鸯四目相对,嬉戏荷间,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埋伏于石后的荷叶上,好像正伺机捕食蚊虫,给画面平添了几许生机与意趣;两只彩蝶飞来,一只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只落于花上。④从中可见画家善于观察的细心与状物精微的匠心。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解题思维
第一步:精准审题,确定答题思路
第二步:速读文本,构建答题思维
1.整体把握
文段属于描写性文段。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段先整体介绍夏天的花草繁茂。其次,重点介绍夏天最常见的荷花。
2.分析层次
①是文章开头,②③④处是就陈洪绶的《荷花鸳鸯图》展开,分别描写画中荷叶的形态、画面的内容、意趣和对画家的赞美。
3.分析待复位语句内容和特点
题干诗句出自南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了荷花盛开的美景。
4.选择位置
上段并没有提到荷花,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描绘荷花盛开的美景的名句在开头引入荷花较为恰当,与下句①处的“荷花在酷暑中绽放,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描绘的对象”衔接紧密。其他三处是对《荷花鸳鸯图》的介绍,不适合用本句诗。
高分攻略
语句复位答题方法
语句复位是指根据语段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紧密的句子。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题型为高考语用题高频考点。
第一步:依据文体——把握中心、明确话题
根据表达方式,确定材料的性质,整体把握语段中心。
说明性语段:明确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述的事理。
记叙性语段:明确记叙的对象和事件。
议论性语段:明确议论的话题和观点。
第二步:理清层次确定关系
(1)概括每句话的内容,把握文段语脉。
(2)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并列、转折、因果、选择、递进、假设、条件等),划分语段的层次。
(3)根据补写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如引领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呼应上下文等),确定补写句子的类型。
补充:句子类型
引领句: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
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两个)层
次内容作出总结的句子。
过渡句:是小结前文,启示下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
照应句:是前面提出的内容,后文有照应;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的句子。
第三步:寻找解题细节——遣词造句
找到呼应词句、关联词、暗示性词句和提示性标点(尤其是冒号、分号、问号),根据找到的提示信息和句子的类型,按照上下文遣词造句的规律补写出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第四步:再读全文——查漏补缺
再读文段,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答案如有问题,需重新拟写。
自查自纠
答案呈现
A
规避误区
①不能梳理段落层次,胡乱填入;
②不熟悉教材,不理解诗意
考向2补写句子题
典例剖析
(2023·新课标Ⅰ卷)语段见“热点3【典例剖析】”。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我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精准审题,确定答题角度
第二步:速读语段,构建答题思维
1.阅读语段,把握中心
阅读语段,把握类型及中心话题。本语段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正常现象——遗忘,阐述了某种程度的遗忘也并非坏事。
2.联系语境,推导句子
A处,由“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可知,我们希望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