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皴法确立”问题的若干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皴法“确立”问题的若干分析

有人说:盖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面貌各异的皴法,往往被

当作重要山水画家的代名词。如披麻皴之于董源、雨点皴之于范宽、

卷云皴之于郭熙、斧劈皴之于李唐、解索皴之于王蒙、折带皴之于倪

瓒等等。皴法的重要性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

例如对皴法的确立、皴法的类别划分、皴法的流变、皴法的现代化等

问题的研究。其中关于皴法的确立问题历来研究前提比较混乱,分析

手法比较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把皴与皴法同义化对待的,

也有把皴与皴法区别对待的。有认为隋唐之前空勾无皴的,也有认为

唐人无皴的,还有认为唐人有皴,但无皴法的。甚至于直接确定皴法

诞生于某某画家之手的。这些分析以各自的前提条件为基础,结论上

各有各的道理。但如果能统一标准,根据画史画论进行分析研究。那

么,梳理出来的脉络、得出的结论将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一、关于皴与皴法的名词再认识

作为名词字面意义上的理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皴与皴法并没有

被区分开来对待,皴常被当做皴法的代称出现在许多画史画论中。这

在古代理论家的著述里多有体现。例如明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

说如宋元至今名笔,代不乏人。人各一家,各一皴。即不能备家收藏,

亦岂有不经之理?但仿其皴法,切不可混杂,如画家写钟繇者又兼《黄

1

庭》,写二王者又兼过庭,便不妙矣。文中同时出现了皴与皴法两个

名词,但根据文义上来理解人各一家,各一皴里的皴已经属于有风格

之皴,理应跟后句出现的皴法同义,当皴法解。另外,清代王概在《青

在堂画学浅说》中说道:学者必须潜心毕智,先攻某一家皴,至所学

既成,心手相应,然后可以杂采旁收,自出火卢冶,陶铸诸家,自成

一家。很显然,先攻某一家皴里的皴指的也是皴法。如果我们不想对

皴法确立于何时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没必要纠结于古代皴与皴法

在名词上的同义化问题。但如果想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皴与皴法是有

必要区分开来对待的,这样有助于我们对皴法的确立过程进行梳理,

意义重大。

皴是什么?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皴的解释为:皴,皮细起

也、皲,足坼也。这说明皴本是指皮肤的皲裂。绘画中的皴则是人的

手足皮肤皲裂纹的一种类比,是画家描绘客观物像时所创造出来的意

象性符号。这种符号能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具有增强质感和塑

造形体的功能。皴法则是与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是皴的程

式化、理想化和理论化。根据皴法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评判皴法的确

立与否至少应该参考如下三个标准:第一,画家是否对皴进行程式化

应用(程式化)。第二,皴的应用是否形成一定的形式美感(理想化)。

第三,是否形成稳定的法则(理论化)。明确了这些概念,我们才好

2

对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

二、皴法的种子

皴在绘画中的运用为皴法的最终确立埋下了种子。那么,绘画中

的皴出现于何时呢?关于这个问题历来有许多种说法。其中关于唐人

无皴的论断一直被大家所讨论。著名绘画史论家童书业(1908-1968)

在其《唐人无皴说》中这样说道:唐人基本无皴,至多只有近皴的石

纹。传世的唐人画本有有皴法的,后世文献也载有唐以前的皴法,都

不足依据。根据考古材料和近真的古画以及原始文献看来,唐人是无

皴的。我们现在来理解这段话,就会认为童先生的观点是唐人的画中

没有出现用于表现物体纹理的或阴阳向背的皴。但童先生的意思是

否真的如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段话进行分析。

首先,这段话中同时出现了皴和皴法两个名词。从整段话的叙述

逻辑来看,童先生讲的皴其实指的是皴法。因为童先生第一句话给出

的看法是唐人基本无皴,至多只有近皴的石纹,紧接着第二句说传世

的唐人画本有有皴法的,后世文献也载有唐以前的皴法,都不足依据。

第二句作为第一句的论据,如果所说的对象都不一样(即一个讲皴,

一个讲皴法)也就没有意义了。

其次,文中还提到近皴的石纹,也就是说近于皴法的石纹。这种

石纹是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皴呢?没有实物无法界定。如果只是山石大

3

结构的纹理,还不能认为是皴。如果是石头的小细纹,画家为了较真

实地表现它,就必须用笔进行细致描绘,以形成一定的肌理效果。那

么,这些笔痕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皴(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了。

另外,文中提到了根据考古材料和近真的古画以及原始文献看

文档评论(0)

叮当的泉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